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6日
山药三吃
□李 健
前几天回到太极拳故里陈家沟,少不了要吃最正宗的“神仙之食”——蜜汁清蒸铁棍山药。一截入腹,味蕾弥漫着一种甘之如饴且恰到好处的余味,美食的记忆之门被缓缓打开……
金秋已过露成霜。被称为“秋冬第一补”的铁棍山药正是上市季节,用手触摸一根根疙疙瘩瘩、透着红色锈斑、毛眼突出的铁棍山药,它既是早餐之食,又是餐桌美味菜肴,可蒸可煮,可炒可炖,无论哪种方式烹饪,都是一道不失本真的怀庆府味道。
烹饪美食,千手有千味。每年春节,儿子、女儿从北京、西安返乡,妻子便开始她的改良派“山药宴”,山药在她手上除了蒸、煮、煲、炖,还要搞上几个带有年味的山药美食——油炸山药丸、山药红豆包、山药饸饹面。
取一捆山药,去除毛须,切段清洗上笼,大约20分钟,用筷子轻轻一戳,很容易扎透,山药便蒸熟了,然后趁热把山药压成泥,再加入糯米粉、鸡蛋和少许蜂蜜,揉成大小均匀的小团子,放入油锅里炸,注意火候,还要不断翻搅,色调微黄就出锅。山药丸子色泽金黄,外皮酥脆,里边香甜软糯,别有一番滋味,一口气能吃上十来个,每一口都能吃进怀庆府人的心窝窝!
蒸山药红豆包和蒸豆沙包差不多。先将豇豆淘洗干净放进锅里煮熟,然后与蒸熟的山药一并捣烂,团成一个个小球备用。接着就是揉面,将发酵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力均匀揉搓,用刀切成一个个小剂子,继续揉搓,越揉越光,这样包出来的山药豆馅包味道软糯好吃。山药豆馅放进面皮里,左手托着面皮,右手在面皮的边缘向内收,一边收一边转圈,把面皮团成一个个小包子,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块干净的罩布,让山药豆馅包醒发一会儿再上锅蒸。
加大火力,水很快就沸腾,火与水此时相融,蒸锅成了“红娘”,成就了水火不容的旷世姻缘,蒸出了千古不绝且令岁月添香的珍馐美馔。
蒸腾持续20分钟,然后小火保持恒温10分钟,便可以起锅。掀开锅盖,热气腾腾的小馒头似要从蒸笼里跳出来,浓浓的香气扑面而来,趁热赶紧用筷子一头蘸红曲点上红点,看着喜庆的、白生生的山药豆包,忍不住捧上一个,麦香伴着山药豆香,醇香四溢,咬一口,美味在味蕾间翩然起舞。
饸饹面,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稀罕饭食。一般都是三分之二的山药淀粉加上三分之一的白面,这看似简单的用料,并不代表味道的平淡。用温水和面,要稍微软一点,太硬了费力不好压,太软了又容易坨住,饸饹面条不筋道。
开火烧水,在锅上架好饸饹床,将和好的山药软面团放进饸饹床的窝窝里,盖上或圆或方的塞子,用力下压,圆面顺着饸饹床下的一排细孔坠入锅里。用筷子一番拨动,白嫩浑圆的饸饹面就像菊花瓣从翻滚的开水锅里飘起来,打着滚儿、飘着旋儿,经凉水一过捞进碗里,浇上臊子卤或杂浆,一碗飘荡着麦味、山药香的饸饹面顿时变得多姿多彩。如同食材间的一次深情对话,将饸饹面的鲜美印在你的心底。
岁月如梭,美味犹存。在家乡人心中,一碗山药饸饹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味蕾的记忆。这分家常的情感,跨越了城市的界限,餐桌上的烟火味道,就像这一根根面,连接一家人的心;一粒小小的山药丸子,浓缩着亲情和母爱;一个雪白浑圆的山药红豆包,包进的是笑声和期许,也是子女与父母共享团聚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