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27日

难忘乡愁

□冯复兴

文人们最喜欢春天,他们笔下写出了无限的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以及各种花草树木蓬勃的生机。但对农民来说,他们眼里尽是秋后大丰收时的景象。

随着季节的变化,不知不觉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秋收景象。各种各样的庄稼好像经过讨论,制作出节目单,按照成熟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式演出。首先登场的是谷子,人们早早地把镰刀磨得锋利无比,这样才能收割得快。

谷子全身都是宝,籽粒是小米,是饭桌上的常客。它的秸秆是烧锅做饭、喂牲畜的主要原料,为了多收一点,尽量靠近地面割掉,留下的茬越少越好,所以要把腰弯得低一些。劳动一天下来,人们腰酸腿疼,尽管如此,心里特别甜蜜。接着是高人一等、头戴红缨、昂首挺胸、秸秆笔直、浑身叶子犹如钢刀、威风凛凛的高粱登场。我手拿头,左上肢拢住数棵高粱的腰部,右手扬起工具,用力从根部一棵棵砍倒,它们瞬间歪倒在地上。后边的人将其穗子一个个剪下,然后打成捆运回打谷场,晒干后将其籽粒全部脱掉,然后归仓。高粱秸秆从头到尾都有用处,如盖房、编席、烧火……

总之,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些节目单中,我最害怕黄豆登场。因为黄豆圆而光滑,犹如金子,十分贵重,所以豆荚前端有一个尖角,犹如钢针在保护着它。收割黄豆时,总是被刺破手指,疼痛难忍。为避免这种痛苦,人们天微亮就起床,趁露水的湿润,那针稍微软点,抓紧时间收割,以减少疼痛。

随着时间的推进,庄稼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凉,一些昆虫也逐渐减少,有的早早钻进土壤,有的还在坚强地挣扎,一心想占领最后的阵地,延长它的生活时间。它最后的领地是红薯地。红薯秧长叶大,匍匐地面,能为昆虫保暖,好似专门为昆虫提供的最后家园。哪知好景不长,当我们刨红薯时,昆虫的家园也遭了殃,面积逐渐缩小。我们每前进一步,它就后退一些,最后逃脱不了束手就擒的命运。

当把红薯、萝卜刨完后,把粮食晒干,到此一场艺术表演算是完美收官。现在农业耕种、收割全部机械化了,但年代越久思念越强烈,这一切变成了难以忘怀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