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27日
文化干事 刘海玲
□高巧云
刘海玲,这个名字是马村区北孔庄村民所熟知的。我作为北孔庄的闺女,与娘家村这个村委委员、文化干事刘海玲的关系十分要好。用刘海玲的话说,文化工作就是用满满的正能量去感染大家,就是用她发自内心的笑声去感染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村民。
一个人的笑声是很难被复制的,因为笑声里有自己的想法和个人独特的魅力吧。海玲常说,她走到哪里就会把笑声带到哪里,这里的村民待她就像待自己的闺女一样,老远看见她就热情地打招呼。“海玲,来俺家里吃点饭吧,今天蒸了包子,可香了。”这是农村人打招呼的独有方式,很有农民特色吧!当你进到一个村里,如果不时有人大声打招呼让你去家里吃饭,你心里就应该有数,乡亲是把你当成自己人了才能热情地邀请你来家里做客。招呼客人来家里吃饭是农村人问候最亲切的方式之一。海玲说我母亲就常常邀请她,路上遇到过的街坊也邀请她,孩子们会把手里的零食递给她吃,大人和孩子们如此亲热她,让她十分感动。她在工作中能够始终满面笑容,始终充满热情,乡亲的鼓励就是她的不竭动力。
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我再次见到了从马村区文化馆学习回家的刘海玲,只见她衣着清爽,音容笑貌仍旧那么亲切,爽朗的笑声让气氛变得温和、温馨,场面增添了几分喜感。在夜灯的掩映下,她干练的发型竟然多了一分玉树临风的风采。
夜晚开始的聊天,大概是最让人轻松的事情。晚风乍起,吹皱记忆的深谭之水。一个人的回忆会在当初的年代里来回旋转,因为什么话题被回忆者提起才会更有意义。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遥远的人际关系也会被放大、被拉近。最高兴的当然是双方了。
海玲的娘家在马村区待王街道待王村,1997年结婚来到北孔庄,成为这里的媳妇。印象里那时候的她是娇俏的新娘,温柔贤惠的女子。记得在待王老水泥厂门口我初次见到她的样子,在初秋的阳光下,她站在大门里朝外张望,明媚阳光,神态轻盈,一身合体的格子裙,长发飘飘,特别符合那个年代青春少女的标准。因为当时很少有人穿得如此明亮鲜艳,尤其在这机器隆隆作响的水泥厂。
过往如云烟般悄然散去,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名成熟稳重的党员干部。在海玲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北孔庄村于2021年3月成立焦作市第一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多次接待外地市考察参观团。村民在文化中浸润心灵,在诗经里徜徉经典。为了尊孔,建立了一座孔庙,并立“孔子问礼处”石碑,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到此,聃村改名为北孔庄村。
北孔庄的民居也是沧海遗珠。古建民居一是杨英英家,位于杨氏宗祠东30米,该房屋建于清朝末年,砖混结构,二层楼房,檀木椽,青瓦盖顶;二是张桂荣家,位于文化舞台东30米,该房屋建于清朝末年,砖混结构,二层楼房,保存完好;三是李秀针家,位于杨氏宗祠东邻,民国时代建筑,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由门楼、倒座房组成,连接前后院的为月亮门,后院由东西厢房、正房组成。
这些院落在我的记忆里原本那么平凡,现如今大放异彩。古建筑是历史最清晰的见证,我们多么有幸能见证历史的沧桑巨变。
这些古老院落,显示着北孔庄人对文化这个庄严使命的传承。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历史,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历史。当它们转换成一种愉悦的生存方式时,时光会让整个村庄都焕发青春。
本文截稿前,海玲还在电话里向我介绍,2022年北孔庄在完成污水管网改造的基础上,又对全村旱厕进行了无害化改造。先期对135处户外旱厕进行了拆除,由郑州路桥集团负责将污水管网铺设到家户门口,由村集体统一招标,组织施工队将污水管网与户厕进行连接。同时,对全村供水管网进行了重新铺设。截至目前,全村300座户厕已基本改造到位,全部实现了具有完整上下水的水冲式厕所;供水管网全覆盖。现在的北孔庄街道两侧及周边种植桂花720余棵,槐树、女桢、竹子、月季30余万棵,栽种麦冬5000平方米……海玲说,在这静谧的小村里,一个人劳作、观察、倾听、沉思在白鹭飞翔的湿地公园,默默守护着一方文化热土,整个村庄仿佛幻化为一幅大写意的水墨画,让人感觉随意来一趟就是与文化乡村的最好相遇。
我端详着手机里珍藏的那张写有刘海玲所喜欢的座右铭的图片:“处事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这些话凝聚着刘海玲的人生追求,并经过了时光的雕琢,定格成无边的静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