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27日
自是花中第一流
□石永刚
又到了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可能源于墙外有几株桂花树,门前那条街道,这段时间都充满了桂花馥郁的香气。人们经过都会赞叹不已,平凡的街道似乎也增加了些许靓丽的色彩。
对于桂花的了解,始于刚到单位遇到的几株高大的桂花树。每到八月,桂花树的每一棵枝丫上都开满了黄色小花,虽然细碎,但是数量繁多,香气浓郁。后来了解到,桂花因所开花朵颜色不同,称呼也不相同,黄色的称“金桂”,白色的称“银桂”,红色的称“丹桂”。所以,在应景性的文字中,才会有“丹桂飘香”或者“金桂飘香”的词语。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桂花在唐宋以后,被很多文人墨客写进诗词,最为著名的还是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点出了桂花“暗淡轻黄”的颜色和“体性柔”的特点,并誉其远离闹市、淡泊名利,只默默将香气留在人间,犹如一个隐世君子,以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又将桂花和其他花进行对比,从世俗看,花还是红色或者紫色的好,但是它们和这种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相比,高下立判。
在李清照的诗词审美中,桂花被赋予这样独特的性格,除了桂花本身具备的特点外,和词人本身的经历、学识、涵养也是分不开的。出身官宦之家的名门之秀,李清照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特别是在诗词和金石方面颇有研究,婚后和夫君赵明诚过着琴瑟和鸣的生活。可金人的铁骑踏碎了她的美梦,南渡后,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丈夫生病去世后,留下她孤身一人。国破家亡,孤苦无依,万般愁苦,集中在笔端爆发,于是有了一系列艺术价值极高的词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振聋发聩,颇有豪放之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婉约而不流于柔媚,清秀而具有逸思。在时代的悲剧中,她的词作继承了南唐抒情词的风格,同时又展现集个人深沉感受和家国巨大不幸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桂花的花瓣色彩素淡,形体纤细,但依然散发着高贵的馨香。相对于时代,相对于社会,个人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但易安居士依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赞誉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同时她也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蕴含在其中,并为之终身不懈地追求着。
“自是花中第一流”,嗅着桂花馥郁的香味,人们似乎也品到了桂花特有的艺术审美和人生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