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9日

杨应芬:奉献一点爱 增光慈爱堂

本报记者 董柏生

10月16日16时许,家住博爱县月山镇花园村71岁的张留柱骑上电动三轮车,前往离家三四公里的屠王村屠王大骨头饭店准备吃晚饭。

自2016年以来,除去雨雪天,每天到屠王大骨头饭店吃免费的午饭、晚饭,是张留柱每天的“必修课”。

将近18时,到了开晚饭的时间,紧挨屠王大骨头饭店的慈爱堂里飘出菜香,张留柱和同样来这里吃饭的十几名老人排起队。饭店负责人杨应芬依次为老人们盛饭、打菜、拿馒头,一名服务员还将饭菜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跟前,慈爱堂里顿时呈现出温馨的一幕。

“每天都是这样,十来年了,疫情前最多时有33名周边村的老人来这里吃饭,现在是28名老人。饭菜都是现做的,尽量做到每天不重样,合老人们胃口。”杨应芬说。

说起给素不相识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饭、晚饭,这些年一直经营饭店的杨应芬有了一丝酸楚。她说,自己在平日的生活里和刚开始的经营中注意到,不时有老人向路人、客人伸手要钱,或者来饭店要剩饭菜。经过了解她才知道,这些老人都是周边村里的孤寡、残疾、留守、经济困难老人,大多是独自生活,有的做一次饭吃几顿,有的自理能力差,甚至三餐不饱。“咱饭店每天节省一点点,就能够老人们改善好几天啊!”杨应芬说。

平时就乐于做慈善公益的杨应芬萌生了管孤寡留守老人吃饭的想法。1997年,她自己的饭店开业不久,就在旁边专门建起了两间房,给自己村里的几名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吃饭的地方。随着饭店生意的好转和吃饭人员的增加,2017年,杨应芬专门建起了两层小楼,起名“慈爱堂”,挂上了“行义积善抚孤济贫 施慈布德尊老爱幼”的门对,接纳了饭店周边来自博爱县、沁阳市七八个村的二三十名老人来此吃“免费的午餐”。

“我的愿望是,把饭店生意做大,挣了钱开一个免费的敬老院。”杨应芬说,“我的爱心付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把这个慈善事业做下去的信心。”

20多年来,无论是抗震救灾、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逢年过节关爱老人和环卫工人以及资助困难学生等,杨应芬都慷慨解囊、捐钱送物。目前,仅慈爱堂每月的饭菜费用就在2万元左右。“敬老,怎么付出都不过分。敬老,也为我的饭店扬了名,咱不吃亏。”杨应芬说。

为了把这个慈爱事业做大,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去年,杨应芬在博爱县城运营了“一点爱”慈善餐厅,在餐厅设立了爱心墙,给食客提供自愿奉献爱心的平台,给低收入群体或者困难居民提供了一个免费就餐的场所。

“慈善没边界,敬老无亲疏。我只是想拿出自己的一点爱心,力所能及分担身边孤寡老人的生活忧愁。”杨应芬说,“但愿我们都在敬老、爱老、助老方面尽一点力,祝愿天下老人生活无忧、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