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7日
让“萝卜刀”自然降温又何妨?
□筠 溪
从风靡校园到网络聚焦,最近“萝卜刀”着实火了一把。它的火,一在于争议,二在于流量。部分家长担心,尽管“萝卜刀”由塑料制成,但小学生玩这种玩具仍然存在危险性,不但可能误伤其他同学,而且会诱发暴力倾向。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萝卜刀”只是玩具不是刀,不必过度敏感。
风靡校园的玩具、针锋相对的观点,自然引起更多家长加入讨论,许多人将其作为引流话题内外延伸,对“萝卜刀”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舆论场热闹、喧嚣。
一个玩具引发如此争议,多少令人感到无厘头。“萝卜刀”既不是“解压神器”,更不是伤人利器,只是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引起追捧的小玩具,也大概率会成为孩子们成年后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
拿竹竿当大刀、用锅盖当盾牌的骑马打仗等游戏,想必是很多成年人的童年记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的玩具再也不用就地取材,从刀枪剑戟“冷兵器”,到机枪坦克“热兵器”,市场上应有尽有。如果将“萝卜刀”视为诱发少年儿童暴力倾向的危险品,那么,以上这些玩具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校园安全、教育理念、心理咨询、市场监管……流量话题也钟情于“萝卜刀”,为其增设了太多“附加值”。成年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复杂的、纬度是多元的,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单向的,快乐也是单纯的。在他们眼中,“萝卜刀”只是小伙伴们都喜欢的玩具,是陪伴他们成长路上诸多玩具的一种。玩具是一种快消品,流行得快,消失得也快,如果让“萝卜刀”自然降温,就会为孩子们留下美好记忆;如果被成年人过度解读,则很可能会带给孩子们消极的心理影响。对“萝卜刀”这类玩具,成年人如能安安静静当一个看客,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当然,舆论的聚焦也给玩具生产商提了个醒,设计、制造玩具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选材质、作设计,最大限度规避玩具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危险,守好法律和安全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