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3日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1)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人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一起唱。
【评析】
本章表现了孔子好学精神的另一面。
(1)反,指重复。
孔子好学不倦,知识渊博,视野宽阔,以至于在世时就被称为圣人。然而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他不懈的努力与刻苦的学习。即便是唱歌这样的小事,孔子也会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孔子精通音律,善于击磬鼓琴,弦歌不断,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音乐家。唱歌是他精神的动力,也是其快乐的源泉。史书记载,孔子在杏坛下讲学时唱歌。被迫离开鲁国流亡他乡,面对前来送行的师己,他用歌声作答。有个叫孺悲的人前来问礼,孔子不想见他,拒绝的方式竟然是故意唱歌让他听见。陈蔡绝粮,生命陷入绝境,很多弟子已经饿得爬不起来,孔子却还能正襟危坐,鼓琴而歌。即使在孔子即将到达生命的终点,见到姗姗来迟的子贡时,他仍在唱歌。可以说,唱歌是孔子最钟爱的情感表达方式,陪伴了他精彩而又多舛的一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歌者,有一种情况下他是不唱的。《述而·第七》篇记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在这一天伤心哭过,就不再唱歌了。
(第169期)
链接:
焦作日报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
◎
《焦作晚报》焦作晚报社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