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3日
北孔庄村:托起老年人的“花样年华”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养花、遛鸟,乐在其中。
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
散步唱歌打太极,莳花弄草下象棋……在北孔庄村,村里老年人的“花样年华”羡煞旁人。
过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村里的老年人除了去地里干活外,就是看孙子、孙女,要不就是晒太阳、发呆,好像没有文艺生活。如今大不同了,北孔庄村的老年人特别活跃、特别文艺。
晨光微露时,北孔庄村的“花样爷爷”“花样奶奶”就开始健身,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或者在健身器材上拉伸;喜欢智力运动的老年人,会一起坐在树下悠哉地下象棋;喜欢静的老年人,则在家里莳花弄草。像村里的赵清汉老人,家里种了各种花,走进他的家里,就像走进了百花园,看见他,总会让人想到明代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该书中记述了一位秋公“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余年略无倦意,筋骨愈觉强健,粗衣淡饭却悠然自得……”而赵清汉老人爱花之情更深,不仅用鲜花扮靓了自家庭院,还调节了自己的心情。
这里的老年人还有一个爱好让人佩服——唱《诗经》,很多老年人每周都会到村里的文化大院学唱《诗经》。北孔庄的历史,是孔子问礼的历史。孔子问礼的传说,《诗经》的传唱,给北孔庄人注入了精神力量,像活水源源不断,铸造了北孔庄人的精神风貌。
就像城里的老年人上老年大学一样,文化大院就是村里老年人的老年大学,他们在这里学画画、学葫芦丝、学唱《诗经》,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幸福得像花一样。
是啊,北孔庄村有着小桥流水、竹林遍布,又有着温馨舒适的文化大院、文化志愿者,这些托起了老年人的“花样年华”。
链接:
焦作日报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
◎
《焦作晚报》焦作晚报社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