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1日
秋天的记忆
□李光嵩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秋天到,秋天到,田里蔬菜长得好,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绿油油,又青又红是辣椒。”这首儿歌是我在上小学时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虽时过多年,但依然能倒背如流,而描写的景象更是让我终生难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播种的季节,更是农村一年一度最为忙碌的季节,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讲,又是特别快乐的季节。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学校是没有暑假的,只有寒假、麦假和秋假,其中秋假时间最长,40天左右,一般在9月或10月,具体时间因农事而定。秋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辛苦的,不仅要复习功课、完成作业,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我就不一样了,由于脱离了老师的管教,完全变成了一匹脱了缰的小野马,可以尽情地在广阔的天地间奔腾撒欢儿,所以秋假留给我的永远是无比美好的记忆。
摸鱼捉蟹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家地处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五里源,每当秋假,收割后的稻田会留下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小水坑,那些来不及“撤退”的小鱼、小虾都被困在里面。此时,我会和小伙伴提着小桶,用笊篱把它们收入桶中。遇到大一点的水坑,我们会齐心协力用水桶或者脸盆把水排干,然后“竭泽而渔”,往往这个时候收获都比较大,运气好时还能逮到鲶鱼、黑鱼以及黄鳝之类的“大家伙”。当然,除了捉鱼虾外,对藏在洞里的螃蟹也是不会轻易放过的。每当发现稻田岸边或者河沟旁的洞口有动物爬行的痕迹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就掏,躲在里边的家伙自然就在劫难逃了。不过,运气不好时,可能会抓出一只癞蛤蟆,甚至是一条水蛇之类的,那只能自认倒霉了。
摸鱼捉蟹当然很好玩,但是偶尔去捡些玉米棒之类的活动,也让我很有成就感。过去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以人力为主,当青壮劳力将玉米秆砍倒后,其他社员再一个个地把玉米棒子掰下来,这样势必会落下不少小玉米穗。我们几个小伙伴会在大家收工后提着篮子在剩下的玉米秆堆中翻找,收获也是喜人的。有时候捡到的玉米穗多了,干脆把裤子脱下来,扎住两个裤腿,把玉米穗装到裤子里,这也算是我们的一项“发明”吧!当然,我们捡玉米的动机也不是十分纯粹,往往是借这个机会,偷偷溜到生产队地的果园或菜园,摘一些苹果、黄瓜、西红柿之类的填填肚子。当然,一旦被看园子的老爷爷发现就坏事了,那回家后的一顿胖揍是躲不掉的。
秋假对于我来说撒欢儿是主要的,有时候还要干一些正经“农活”,譬如摘棉花、帮耧、捡红薯之类的。摘棉花就不用说了,这活儿比较轻松,可帮耧就不一样了,是个技术活儿。记得有一次,由于队里人手不够,队长临时安排我去帮了一次耧。播种时,先将耕牛套入耧辕内,麦种倒入耧斗,一人在前边拉住牲口,一人在后边扶耧摇耧,前边的人就叫“帮耧”。说帮耧是技术活,是因为帮耧的人首先要能控制住牲口,还要按摇耧人的要求把握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要目视前方,不能把路线走偏了。可以这么说,干了一次帮耧的活儿,把我累得一整天都没有缓过劲儿来,发誓再也不干这种倒霉活儿了。不过年龄大了以后,这种活还是没少干,这就是农村孩子的宿命。当然,捡红薯的活儿我还是很乐意做的,因为这种活不仅没技术,就是跟在犁耙后面捡拾漏掉的红薯,况且是一大群半大孩子一起打哄哄,最后还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烧红薯……
农村的秋天是美丽的,不仅有如画的美景,更有吃不完的美食,什么麻子桃、马坡果、黑葡萄、荸荠等,还有可以直接做烧烤原料的嫩玉米、毛豆、蚂蚱、蛐蛐等,这些美味至今想起还忍不住口水直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东西大部分已经见不到了,但在我的脑海中永远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