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1日
王家鑫:
锻炼真本领 反诈勇冲锋
本报记者 杜挺勇
9月12日深夜,市公安局马村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王家鑫还在加班梳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的线索。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之一。2022年,从其他警种部门来到马村警方刑事部门,王家鑫成为一名反诈民警。
新的岗位,不分昼夜连续奋战是家常便饭,压力大、责任重,异常忙碌。“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再看王家鑫,坚定信念,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忍。虽然岗位变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没变,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群众真真切切的态度没变。
迅速适应新岗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作为一名“新刑警”,王家鑫不断实践,加劲学习,从接处警到诈骗预警、从资金追查到案件研判,迅速积累经验,快速打破专业壁垒,在新的岗位崭露头角。
“您好,我是市公安局马村分局反诈中心民警,请问您刚才是否接听到了一个‘00’开头的境外来电,那是诈骗电话,千万别相信,一定不能转账……”每天紧盯线索,值守一线。作为一名反诈民警,这是王家鑫总在不断重复的语句。他需要根据上级下发的预警指令,迅速核查潜在受害者,确定其是否被骗同时做好反诈警示宣传工作。
每一条预警指令,都意味着有人正在接触诈骗信息。民警的每一次争分夺秒,就意味着可能避免群众的血汗“灰飞烟灭”,意义重大。
5月的一天,辖区接到一条转账近5万元的大金额预警指令。王家鑫迅速联系预警对象张某,发现其电话无法接通。情况紧急,他再次核查,并马上与张某的亲友取得沟通,确定张某正位于某银行的ATM机前,准备向诈骗分子转账。王家鑫果断前往银行,最终拦下了正要转账的张某,避免了其近5万元的财产损失。
除了预警止付外,在打击诈骗犯罪的第一线,王家鑫同样是一把“尖刀”。
6月底,辖区一些小区出现大量招嫖卡片。警方侦查发现,此类卡片系电信诈骗分子的新型引流手段。坚决打击,斩草除根,该案办理中,王家鑫作出突出贡献。他一次次抽丝剥茧,仔细梳理涉案信息,落实了首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之后,他及时和队友赶往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通过蹲点守候抓获了另外三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捣毁了团伙,查扣了复印设备以及卡片1000余张。
9月5日2时,一名男子报警称,他被一网友以帮助办理手机靓号转卖赚钱为由,诈骗10万余元。王家鑫和队友接警后迅速开展资金止付和分析研判工作,根据涉案信息顺线追踪,快速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当天,王家鑫将犯罪嫌疑人郑某成功抓获。
短短一年的刑侦工作中,王家鑫直接参与案件办理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名,挽回群众损失40余万元。
在从警路上,王家鑫始终以最真诚的初心,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最扎实的工作态度,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用行动忠实地履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
上图 王家鑫在分析案情。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