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04日
小丫逛市场
24小时“不打烊” 自助模式改变生活
本报记者 梁智玲
逛超市用自助终端完成结账;到医院就诊用自助终端完成挂号、交费;到图书馆借书、还书不用排队,自助终端点一下即可完成……如今,自助服务广泛进入大家的生活。市民许女士说,就连街边的商店、打印店也没有营业员了,自助售卖、自助打印,消费方式彻底发生了变化。
市民许女士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她经常会为孩子打印一些学习资料。“以前都是在文印店打印,后来发现街上出现很多自助打印店,这些店没有营业员,24小时‘不打烊’,确实方便很多。”她说。其实,在最近几年的生活中,许女士还发现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自助模式。从刚开始的银行自助存、取钱,到现在的乘车购票、点餐交费、存取办卡、查询社保……如今,自助设备应用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办理各种事项。
9月2日上午,记者在我市一家三甲医院看到,很多人通过多功能自助一体机挂号、交费、打印检查报告,两名志愿者不时为有需要的人讲解并提供帮助。一名持身份证办理就诊的市民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了,拿身份证通过这台机器就能挂号,不用排队,节省了不少时间。当天晚上,记者在我市一家超市看到,从存包到结账离开,都可选择自助设备。消费者刘女士说:“我是一名‘社恐’,如今生活各方面的自助服务,绝对是一个好事,办啥事都不用和别人交流,自主选择,非常自如。”
自助设备具有高效便民、运营成本低等优点。目前,自助服务终端的应用在我市已延伸到金融、商业、交通、医疗、政务服务等诸多领域。我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都设有自助终端,为前来办事的居民提供便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自助式服务节省人力、提高办事效率,但也有一些人表示,自助式服务有时并没有那么便捷,从人工服务向智能化转型,还有一段路要走。记者在医院采访时注意到,一位老人在一台机器前左看右看,不知该如何操作。“采血化验时护士告诉我一个小时后自助打印结果,可我却不知道怎么打印,也看不清楚屏幕上的提示,感觉挺麻烦。”他说。其实这种情况在车站、银行、超市等处的自助设备前并不鲜见。“自助式服务的本质是做好服务工作,但冰冷的机器不能完全替代有温度、有互动的人工服务。需要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不同使用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辅助服务。”市民孙女士说。她建议,社会在大力推广各领域自助服务的同时,要做好老年群体的服务工作,让自助服务更好地融入大众、方便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