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28日

秋天进补别超标

本报记者 孙阎河

近来天气逐渐凉爽,许多“害夏”的人胃口也打开了,不知不觉间餐桌上就多出来许多大鱼大肉。那么,这种吃法到底对不对?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林鹃。他提醒,秋天进补别超标,不可乱补、猛补、急补,否则事与愿违。

林鹃解释,我国自古就有秋天进补的习俗,老百姓称之为“贴秋膘”。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炎炎夏季,酷暑难耐,过去人们防暑条件有限,很多人都会食欲减退,严重的还会身体消瘦乏力。而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气候适宜,自然而然就食欲大开,对各种肉类制品也是来者不拒,这是人体自我修复补充的一个正常现象。二是“贴秋膘”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北方,因为过去一到冬季,北方气候寒冷,食物缺乏,人们在冬季到来之前尽可能在身体里储存一些能量,也是为了顺利过冬的需求,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体内营养过剩,已经没有了过去“贴秋膘”的前提条件。所以,现在秋天进补还是因人而异为好,尤其是“三高”人群,更应避免进补过度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林鹃建议,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秋季还是应该以滋阴为主。虽然天气转凉之后,牛羊肉又成了很多人餐桌上的“主客”,但是牛羊肉吃多后会化燥伤阴,并不适合在秋天大量进食。而滋阴润肺的食物,如冰糖银耳粥、冰糖雪梨等则适合多吃一点。另外,对于焦作地区的人来说,本地的特产山药、地黄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林鹃表示,以下几类人群更应慎重“贴秋膘”。一是脾胃虚弱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效果更好。二是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物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所以,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三是老人和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另外,为了避免引发秋季腹泻,儿童在秋天进补时,则要注意滋阴类食物的摄取,以免造成便溏。

林鹃提醒,如果秋天乱补,会进一步加重脾的负担,使体内的浊气不易排出滞留体内,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类人群的身体负担,从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