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07日
夏日清风蒲扇来
□王新四
从我记事起,每年夏天的傍晚,我们小兄弟三个都会躺在院里的大枣树下,母亲一边摇晃着手里的蒲扇,一边讲着民间小故事。记忆中,那是幼年生活最美的时光,明亮的月光透过大枣树茂密的枝叶洒在身上,母亲的大蒲扇不停地摇着,有时她突然猛地一拍,将一只欲要偷袭我们的蚊子拍死。
上世纪50年代,我的老家还比较贫穷。夏天,村里能买得起芭蕉扇的是极少数。那个时候,在农家看来,芭蕉扇是奢侈品,是高档货。村里曾有一户人家,壮劳动力多,男主人又会一门手艺活儿,家里经济条件好。他有一把芭蕉扇,一整个夏天都别在腰间,见了谁必定是先拔出扇子晃几下再说事儿。而大多数人家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做扇子——或是一截小木根夹着一块硬纸片,或是麦秸秆手工编织的等。
母亲则是瞄准了河里的蒲草。村子四周除了西边外,其他的三个方向全是河流。特别是村南,那些大大小小的河里长满了蒲草,秆儿粗叶子宽,茁壮茂盛。又高又密的地方,完全可以藏住成年人。母亲割上几把,摊在河滩上晒太阳。几天时间,那些蒲草就干了,柔韧性极强,母亲就把它们编织成一把把蒲扇。这蒲扇不怕水,没有纸片扇子的娇气;不怕压,没有麦秆扇子的脆弱;不怕刮,没有芭蕉扇周边的竹篾。
几年后,当我们小弟兄们一个个可以爬到生产队的大干棚上,夜里和村里的男人们一起,在干棚上乘凉睡觉时,母亲专门为我们编出稍小一点的蒲扇,小手拿着方便,既可扇风,又可拍打蚊子。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们已经能够自己跳到河里割蒲草,跟母亲学会了编蒲扇。因这蒲扇柔软,不易伤人,使用时几乎不出声音,老师也没有禁止携带。但在上课时,我们绝对不会使用,免得干扰他人。
课余时间,我们一边说着顺口溜,一边用蒲扇扇着,一边笑着。笑声里,我们度过了一个个炎热的夏天。
笑声里,我们一个个快乐地长大了。
今天,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了大片大片可供乘凉的绿荫;无论办公室还是家庭,都有了各种各样的空调。可我还是忘不了当年母亲的大蒲扇,忘不了小时候我们自己的小蒲扇。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
jzwbxq@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