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07日
李蕙冰:
握紧救治生命的第一根接力棒
本报记者 王 冰
“喂,您好,120请讲!”“请报一下您的具体位置,病人现在什么情况?”“请保持电话畅通,立刻为您派车。”7月31日20时许,焦作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灯火通明,120班第四组带班长李蕙冰正在接听求助电话,山阳路与景苑路交叉口附近发生一起车祸,有人受伤。
接下来的几分钟,李蕙冰一面安抚求助者,一面用手势通知身边同事立刻与附近的医院取得联系。再次拨打求助者电话时,她搭建好三方通话平台,让医生与伤者简单沟通,了解伤势;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她紧盯电脑屏幕,通过救护车上的摄像头密切关注伤者的病情,直到被送往医院……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26岁的李蕙冰已经做了5年的接线员,深知120是一条承载着人们无数期望的生命线。面对急救电话频繁响起、电话那边急切的声音,她必须沉着冷静,在安抚求助者的同时,及时准确调度就近医院的救护车赶赴现场。“整个环节,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费。接线员作为第一个接棒人,更要努力提速。”李蕙冰说。
在120班组,有一句话大家都谨记在心:“要把每一个求助者当成自己的家人。”
今年6月,李蕙冰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喂,120吗?我胸口闷,需要去医院。我家住在某某小区……”电话里,一名中年男子用尽力气发声求救。短短的几句话,电话那边便没了声音。
面对该男子的求助,李蕙冰沉着冷静,立刻指派就近医院出诊。因为没有详细地址,她通知救护车先行前往该小区附近待命。她再次拨打对方电话,可始终无人接听。随即,李蕙冰通过专业渠道查询到该男子家人的电话,获得该患者的详细地址并通知医护人员上门。因为得到及时救治,该男子在送往医院后不久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120接线员,心理素质一定要好。”在接受采访时,李蕙冰发出如此感叹。原来,他们平均每天受理的有效求救60多起,接到求助电话,获得患者信息后立刻通知医院出诊,然后再回拨安抚求助人,并核实详细地址,当患者送往医院后还需要了解其后续结果。有时刚忙完一个,紧接着电话就再次响起,一天的话务量最多300余起。
李蕙冰说,晚上是急救高峰,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易在夜晚或凌晨发病,醉酒不醒、车祸在夜晚也比较多发,对紧急救护的需求很大。“我们经常是在后半夜或凌晨接到求助电话,刚刚有了睡意,一通接打电话,早已睡意无存。”李蕙冰说。
“虽然120电话线路长期高位运行,但还是有人会浪费公共资源。”李蕙冰说,她曾经无数次接到过“无声电话”,有人手机在兜里无意中误拨号码,甚至还有人编造虚假地址和病情,救护车到了指定地点没有接到病人。“作为接线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每一条求助,因为一次错过,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可能随之而去。”李蕙冰说。
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他们只是在电话线一端默默奉献:“救护车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请不要挂断电话,接下来我告诉你该怎么做。”他们用这句话传递希望、传递温暖。
上图 正在工作中的李蕙冰(左)。
本报记者 王 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