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21日
老年人莫成暑期“手机控”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暑期痴迷电子产品,不仅是中小学生的“不良嗜好”,也成了老年人的“痛”。近日,不少读者反映,暑假期间全家人的作息规律被打乱,退休在家的父母成了“手机控”,甚至严重影响了作息和健康。“半夜不睡觉刷视频,早上睁开眼先戴上老花镜玩手机;做饭时要打开手机刷抖音,一刻不停地往家庭群里分享信息;一天到晚‘宅’在家,几天不出门是常态。”今年43岁的市民李女士这样描述妈妈的暑期生活。
李女士的妈妈今年70岁。进入7月份以来,彻底开启了“暑假生活”,刚开始的几天,趁着不用接送外孙、孙女上学,她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可一周过后,妈妈好像迷失了方向一样,开启了没有任何规律的生活。李女士每次回家,总是看到妈妈瘫坐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上,戴着老花镜捧着手机玩,精神状态远不如从前。之前妈妈热爱的广场舞、诗歌朗诵等活动,完全被抛在了脑后,一日三餐也不能正常吃,经常胡乱吃点东西了事。
令李女士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上周,妈妈说头痛、腰疼。李女士请假带妈妈到医院检查,并未发现有太明显的疾病。“与暑期生活不规律有关,长期待在空调房内,长时间玩手机,有损老年人的健康。”市中医院中医康复专家杨明军说。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长时间看手机更容易引起或加重原有疾病。比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加重颈椎病;长时间盯着手机小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长期静坐容易血液黏稠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他建议适可而止,不要让手机占据太多时间。
其实,除了长时间“低头”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信息过量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危害也要注意。市民梁先生对67岁的母亲辨别信息的能力十分担忧。他的母亲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一天中有十几个小时都在刷视频、浏览信息,对很多视频和信息里传递的错误养生知识奉若至宝,不仅自己拿来实践,还分享给亲朋好友。进入暑期以来,由于居家空余时间更充足,母亲也“变本加厉”,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说,让家人十分无奈。
手机成瘾为何会找上“银发族”、并且在暑假期间尤其突出?我市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朱女士说,一方面,老年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接触手机的机会也多,玩起来没有时间的束缚。另一方面,手机上的聊天、点赞、互动等功能,满足了老年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成为他们寻找存在感的方式,时间长了就会上瘾。暑假是一个特殊时期,很多老年人在这一时期没有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用手机填补空余时间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建议老年人在享受手机为他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适当节制,莫成为暑期“手机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