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0日
小丫逛市场
打破常规 早餐食品搭上“夜经济”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夏季的夜黑得晚,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寻找舌尖上的美味。7月8日19时,夕阳西下,但天空还能看到白云,此时的东苑路北口已被各色小吃摊占据,路人走走停停选择喜欢的小吃。沿着东苑路由北向南,一个卖包子、豆腐脑的店铺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此时店内座无虚席,食客面前摆着的食物给人一种错觉,这不是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而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豆腐脑、胡辣汤、豆浆、油条、油饼、鸡蛋饼、水煎包等是传统早餐供应的食物,如今晚上也能吃上,让人意外又惊喜。市民张翔和女儿点了两碗豆腐脑、两个水煎包、一份油饼,看着女儿吃得津津有味,他也跟着开心。
张翔就住在东苑路上的一个小区,他说:“以前晚上出门吃饭,除了烧烤就是炒菜,现在晚上能吃上包子和豆腐脑,觉得非常好。商家差异化经营理念值得称赞。”
“没有规定晚上不能卖早餐食物,但以前的商家就是泾渭分明,早餐店只在早上开门。现在好了,传统的经营理念被打破,商家不再墨守成规,而是遵循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也让市民有了更多选择。”市民刘先生说。
但也有市民认为,早餐店晚上营业说明另一个问题,现在的生意不好做。按时按点供应、坐等顾客上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商家都在挖空心思吸引顾客、满足顾客需求、想法设法留住顾客。市场有竞争才能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最早在夜间售卖传统早餐的商家出现在焦东路轮胎厂附近。这家小店紧邻轮胎厂,因厂里的职工下夜班要吃饭,小店抓住商机,营业时间从每日0时到7时,只卖豆腐脑、包子,当其他早餐店开门时,这家小店打烊。小店利用时间差寻得商机后,一跃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模仿其经营模式,让早餐食物搭上了“夜经济”的列车。
8日22时许,记者在焦东路(工业路至站前路段)两侧看到多家经营豆腐脑、胡辣汤、包子、羊肉汤等小吃店,个个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以前想吃胡辣汤只能在早上,如今晚上也能吃到,如果午餐也能吃到胡辣汤、豆腐脑就更好了。”市民刘勇边吃边说,餐饮品种多样化,营业时间全覆盖,才能满足食客味蕾的同时,也刺激大众消费。
经商多年的章先生说,“夜经济”不仅仅是玩,吃更重要。目前我市多个文旅集市上,各种小吃成为主打产品。而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需求不再简单,多样化的娱乐形式、独具创意的产品展示方式也是拉动“夜经济”的动力源。
“吃货”的力量带来了新的商机,“夜经济”正借着人们的舌尖,热烈地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