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0日

中医如何看待抑郁症

本报记者 孙阎河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多,抑郁症的发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且呈现低龄化、复杂化的趋势增长。那么,我国的传统中医是如何看待抑郁症的,有什么好的治疗经验可以借鉴?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副主任赵秋升。

赵秋升说,抑郁症是由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病学命名的,祖国医学中没有抑郁症的病名,但根据其发病、转归及临床表现,将其归纳在了郁证的范畴,并且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治疗经验。

我国传统医学将抑郁症归类与郁症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表述,并提出了“五脏主五志”“五志主五脏”的学说,把喜、怒、思、悲、恐五种情绪的变化与五脏功能联系起来。同时,也指出了心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中枢。《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篇》中就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重点强调了情志因素是心神受损的原因。

赵秋升表示,按照中医理论,情志不畅是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其病变会涉及心、脑、肝、脾等脏腑。简单来说,有这么几类:一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肝脏是调节气机与情志的主要脏器,若肝脏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就会影响气机的顺畅、气血的调和,从而影响人的精神意识活动,造成气机逆乱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如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心烦心悸等。二是肾精不足,元神失养。中医说的神明,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其中也包括情志活动。而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若肾气充足,则滋充脑髓以养元神,人就精神振奋、情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或抑郁症日久不愈损及于肾,就会产生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精神病理症状。

赵秋升强调,中国自古就有“心病还需心药治”的说法,中医更是按照五行脏腑理论,提出了情志相胜疗法,即喜胜忧(悲)、忧(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并流传下很多有趣的故事,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