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07日

唐司令与我的

忘年交

——市民李文献回忆与唐万成司令员交往二三事

□布财勇

笔者采访开国大校唐万成之女唐莺后所撰写的《唐司令传奇》一文,在《焦作晚报·周末版》刊登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文献联系到笔者,谈起他与唐司令的忘年交。从他的讲述中,笔者深切感受到“百战骁将”唐司令的人格魅力和平民情怀。

唐司令习武我背刀

1970年,唐司令从山东菏泽来到焦作后,先暂住在原焦作宾馆西边一个又小又旧的房子里,一年多后搬到原市豫剧团一个由仓库改造的房子里居住。

“当时我十七八岁,来焦作投亲住在唐司令的岳母家,认识了唐司令。唐司令特别喜欢我的机灵劲儿,便让我住在他家。”李文献说,“由于唐司令家离市人民公园很近,他每天清晨去公园习武时,都要喊上我,让我背上大刀、扛着棍棒。”

唐司令每天5时起床,一年四季雷打不动。“夏天我还能坚持,到了冬天,天太冷时我受不了,隔一段时间,我就跑回新华街唐司令岳母家住,过几天再回来。”李文献回忆说。

1942年,唐万成担任八路军前方总部警备连连长,后升为营长,担负着保卫朱德、彭德怀等首长的安全。所以警惕性和自觉性都非常高,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习武练功坚持不辍。李文献说:“即使唐司令转业来到地方,习武练功的习惯也没有改。”

“唐司令习武可能受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影响,他对许世友非常崇拜。”李文献接着向笔者讲述了一件至今让他记忆深刻的事:一次,他和唐司令的警卫员在一个房间里闲聊,谈到许世友的功夫很高。也许声音有些大,在客厅里的唐司令听到后,随即来到房间,讲了一个他亲耳听到的许世友展示功夫的故事:红军长征时,一次,许世友途经一个打麦场,看到战士们正在训练,有人在练习刀、棍、拳等传统武术。许世友看到麦场上有两个石磙,便说:我也试试手。接着一个跨步,右胳膊将一只石磙抱起,随后换步,用左胳膊将另一只石磙抱起,然后抱着两个石磙沿着打麦场走了一圈。战士们见状热烈鼓掌。这时,出现了让战士们更为惊奇的一幕:只见许世友一弓步,将两只手抱着石磙横过来,随着一声“走”,两只石磙竟一下子被他推着滚出去很远……”

李文献说,唐司令怕我们不相信这个故事,便又讲了另一件事进行印证:抗美援朝回国后,许世友出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当时住在上海。有一天许世友陪同一位苏联顾问回饭店,看到饭店门口有一对铜狮子。旁边的人介绍:“这铜狮子有200公斤重,至今还没有人可以把他抱起来呢!”苏联顾问试了试没有搬动。此时的许世友已年近五旬,只见他微笑着走到铜狮子面前,用一只胳膊夹住铜狮子,顺势就抱了起来,面不改色地在门口转了一圈,然后又把铜狮子放回了原地。

唐司令洗澡我数疤

机灵的李文献很讨唐司令的欢心,经常是走哪儿带哪儿。除了清早陪着唐司令去公园练功、上街吃早点,李文献还经常陪唐司令洗澡,并负责给唐司令搓背。在搓背时,他亲眼目睹了唐司令身上的累累伤疤。

“我数了一下,唐司令身上一共有12处伤疤,其中2处为贯穿伤。”李文献说,“唐司令戎马一生,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保卫过八路军前方总部的安全,全程参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经历过大的战斗不下百次,难免会负伤。”

李文献回忆:一次洗澡时,唐司令指着肚皮上的一处伤讲起一段往事。那是发生在山西上党的一次战斗,唐司令的肚皮被炮弹皮炸伤,由于没有及时手术,弹片没取出来,伤口已经溃脓,皮肤红肿透明得像纸一样。这天,他一天都没有吃东西,到了傍晚实在饿得受不了,就想去买些吃的。在街上他碰到一位妇女卖狗肉,便将一篮子狗肉全买下,又到烧饼铺买了二十几个烧饼,与另一位受伤的同志分着吃了。到了晚上,吃进去的狗肉在肚子里发热,肚子撑得像鼓一样。到了半夜一咳嗽,竟将弹片从伤口里挤了出来。

“每次搓澡搓到唐司令的脚,都会让我感到很难过。”李文献说。唐司令的左脚由于受伤,未得到及时手术,导致大脚趾头横压在二脚趾头上,布鞋都不好穿脚上,皮鞋、胶鞋需要穿大号的。因此,唐司令除了在重要场合穿布鞋、皮鞋外,平时一年四季都穿老乡和部队战士编的草鞋。后来发现草鞋不耐穿,部队上的空降兵战士便用废弃的伞绳编成特制“草鞋”,然后给老首长寄来。

“唐司令还是一位非常幽默的人。”李文献说。在一次洗澡时,说起受伤,唐司令指着自己的头部说:“我这里也受过伤,不过不太重,如果重的话咱爷俩也见不上面了。”原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副师长的唐万成有个习惯:常带警卫员到前线侦察。有一次,为了方便观察敌方阵地情况,他不愿戴钢盔。警卫员担心首长安全,硬是给他戴上钢盔。钢盔刚戴上,一颗子弹就飞了过来刚好嵌在钢盔上。唐万成将子弹从钢盔上拔下,骂了一句:“奶奶个娘的,这子弹打得怪准哩!”

李文献说,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唐司令在焦作军分区干休所开完会后,一回到家就给当兵探家的儿子唐斌、女儿唐莺开会说:“党和国家现在需要我们,你俩必须明天就归队,我也要报名回部队参战……”

唐司令写信我管抄

据《东乡史话》记载,1913年6月,唐万成出生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唐汪镇塔石沟村。从小饱受生活煎熬的唐万成,从未进过校门,连50只羊都数不清楚,每天牧归,全靠查羊群中有几只黑头羊、几只白头羊、几只花头羊来计数。

16岁时,冯玉祥部开到唐汪镇,唐万成被抓了壮丁。1931年12月,唐万成在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随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并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李文献说,唐司令念念不忘老领导秦基伟说过的一句话:“唐万成在作战上、工作上、思想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同志,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低限制了他的发展。”

“来焦作后,写信对于唐司令是个难事。每次想与老部下、老乡、朋友写信联系,都是他管说,我管记录,而后抄一遍再念给他听,他满意了就把名字署上。”李文献说。

李文献说:“唐司令看不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从不利用权力和个人影响给家人提供方便,他的孩子都是自己从学校报名参军的。”

“唐司令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李文献说。2017年夏天,唐司令的女儿唐莺、女婿张力经再三考虑后,将唐司令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一把柯尔特1917式左轮手枪和一把美军M3式伞兵刀,捐赠给空降兵军史馆。

李文献曾经听唐司令讲过这些战利品的来历:那是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故事。一天傍晚,唐司令和往常一样利用夜色掩护,带人到前线侦察。他们刚接近敌阵地,便和一名美军上校及其警卫撞上了。唐司令临危不乱,迅速将敌人拿下,并将美军上校的配枪、匕首等装备缴获,然后带着警卫员巧妙地绕过敌人围捕,安全返回我方阵地。

如今,这两样战利品静静地陈列在空降兵军史馆里,作为那次唐司令与美军战斗的实物见证,默默地讲述着革命前辈的光荣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