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03日

小丫逛市场

拆盲盒拆出惊喜?盲盒外更有期待

本报记者 梁智玲

市民臧女士喜欢上拆各种盲盒,完全是受女儿的启发和引领。臧女士今年35岁,3年前,7岁的女儿在家门口一家礼品店偶然购买了一个手办盲盒。盒子上印有这套手办的6款常规造型,还有一个隐藏版。女儿先是购买了一个,小心翼翼地猜测会拆出来哪一款,再神秘地拆开,果真猜中了!7岁的女儿高兴地跳了起来,那股兴奋劲持续了好几天。

刚开始,藏女士对女儿从盲盒中获得的兴奋感、满足感不屑一顾。面对动辄上百元的价格,她甚至有些反感:“这么贵的价格,也就是吸引小孩子的目光,让家长被迫埋单。”可后来,她的想法悄悄发生了改变。更不可理解的是,她为与女儿一起集齐一款盲盒的全部造型,甚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购买了7个盲盒。

为啥思想会发生改变?臧女士认真思考,找出了以下几个理由:IP定制的成套盲盒产品,无形中激发了她的“收集癖”,通过收集盲盒,心里得到了一定满足;隐藏版盲盒人为制造的稀缺性,让她对开盲盒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成为吸引她不断拆下去的重要原因;每次拆盲盒之前,她都会有心理预期,甚至还会把期待拆出的造型按照自己的喜好分成等级,一旦拆出的物品与期待吻合,内心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愉悦感。

后来,臧女士把自己对拆盲盒的期待延伸到了网上购物。“先是从购买服装‘福袋’开始,付了款,等着商家随机发来衣服福袋,几天后就能收到惊喜,整个过程充满了新鲜感、刺激感。”臧女士说,她经常逛的几家服装店,“福袋”销售量很高,可见和她一样的顾客不在少数。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我市很多日常消费领域的商家也利用消费者在不确定性中发现未知惊喜的心理偏好,使得原有的商品产生新的价值。我市塔南路一家面包房,晚间会推出“面包盲盒”:原价60多元的面包,29元就可以买到,不透明的牛皮纸袋里装了不同的面包,购买者并不少。“刚开始觉得这种销售方式很新鲜,买了一两次后,更多的是觉得划算,经济实惠。”7月1日,一名经常光顾这家面包房的顾客说。

在网络上,榴梿盲盒、车票盲盒等各种内容的盲盒,更是刺激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年轻人对惊喜有着强烈的渴望,与传统的潮玩盲盒相比,各种装着实用内容的盲盒产品正成为商家促销的一种新方式。”我市学生路一家学习用品商店的工作人员说。记者注意到,她的小店里也有很多价格低廉的橡皮盲盒、文玩盲盒等,供小朋友选择。

万物皆可盲盒,盲盒经济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然而,盲盒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从规范盲盒领域经营内容、明确信息告知制度、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推动盲盒经济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