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2日

王明琴:

执教半生勤笔耕

□布财勇

前些时候,笔者到原郊区教育局局长许乐俭家聊天,看到他正为笔者小学时的老师王明琴所著文集《琴声悠悠》作序,于是就有了写一写王明琴老师的打算,既是对师恩的回报,也是对王明琴老师所代表的老一代辛勤园丁的感激。

勤奋求学优等生

在我市西南郊不足3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中站区府城街道府城村。府城遗址,是早商文化遗存,是我市最早的城市雏形。

“文脉赓续,学风浓郁,明代达到鼎盛。明代洪武丁卯科90年内,先后培养出王铎、王懋、王璠、王愈一门三代一举人三进士,还先后培养出崔谦、崔让兄弟与韩俨、韩俊兄弟等30余名举人和贡生。”王明琴在她的《府城村的集贤书院》一文中,对家乡这样描述。

1945年11月,王明琴出生在府城村。父严母慈,耕读传家,姊妹5人都酷爱读书。1959年小学升初中考试时,她从周边18个村庄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了个第一名,令家乡父老刮目相看。

初中3年,王明琴已是学校有名的尖子生。1962年,她以各科第一名的成绩初中毕业。那年月,农村女孩哪里知道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啊。初中一毕业,她就回家带着二弟、三弟割青草卖钱,贴补家用,根本没有升学读书的念头。

“咱老师说,叫你去考高中。”中考前两天,一名同学捎信给她,她这才向母亲提起考学的事儿。当晚睡意蒙眬中,她听到母亲很无奈地对哥哥说:“咱家劳力少、负担大,是缺粮户,就不让你妹妹去考高中吧。”哥哥却说:“让她去试试,考不上咱都不落埋怨。”于是,王明琴得到了考高中的机会。

考试当天,王明琴徒步七八公里赶到焦作四中,考场临时为她加了张课桌。连日的劳累让她在考场内竟睡着了,突然惊醒时,考试已开考一二十分钟。她飞速答卷,赶在铃响前答完题。结果,她以数学满分、总分优异的成绩被一高级中学录取,成为当年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

为求学,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王明琴当起了披星戴月的走读生——每天早起带着干粮,徒步十几公里上学,晚上再徒步十几公里回家。她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课上聚精会神专心听讲,课下分秒必争复习加预习,连上下学路上也抓紧时间背诵数理化公式。高一阶段,她以各科85分的成绩成为优等生。

桃李满园好园丁

1963年,她家的责任田由于缺人打理,收获甚微。王明琴思虑再三,决定牺牲学业。告别了学校,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心中五味杂陈。

回村当了农民,田间劳作自不必说。但是,作为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凡是跟识字沾边的事总会首选她干。

1964年春,村里学校三年级班主任歇产假,校领导与村里协调要人代课,村干部第一个就想到了王明琴,让她去兼任语数两科教学。任教后,她对学生毫无架子。课上是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课下是玩伴,和学生亲切自然。没几天,学生就喜欢上了她这个“老师姐姐”。

短暂的代课经历,王明琴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18岁正是爱打扮的年龄,她却把母亲给她买布做衣服的钱都用来买书。不管白天多劳累,她总坚持晚上文化学习,或捧书夜读,或演算数学题,陶醉其间。

1966年,王明琴正式当上了民办教师。校领导很放心地把五年级的数学课交给她。她一方面认真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另一方面积极向其他老教师请教。同为教书匠的父亲也向她面授机宜,使她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一学期结束,她教的班数学人均成绩比同等班高出5分,一下子让大家认识到这个“丫头教师”的厉害。

1970年,王明琴在教育界已小有名气。

1979年,我市面向全市民办、代课教师公开招录公办教师。她凭着扎实的基础,从1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全市小学组数学第一名、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入围,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除注重课堂教学外,她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所担任的课程在学区、乡历次统考中都稳拿第一名。

文采飞扬笔墨情

讲到王明琴的写作生涯,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她被当时的解放区王褚乡(现王褚街道)特聘为兼职通讯员。

王明琴在教学上是行家里手,搞新闻报道最初还真有点儿无从下手。她急中生智,决定用讲给学生的写作方法,尝试着写了一则关于乡里发展蔬菜大棚的消息,并投寄给报社,竟被刊发出来。

不久,一村民家中彩电自燃。王明琴将这起事故报道后,彩电厂家及时登门进行了理赔,这一次进一步坚定了她写好新闻报道的决心。一年下来,她先后刊登稿件17篇,被解放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2009年,焦作日报社组建老年记者团,王明琴成了该团首批团员,经常随团参加名胜探秘、景区观光、企业采访、知识讲座等各种活动。“每次活动,王明琴都能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老年记者团写作班长范献斌这样夸赞她。当年,《焦作日报》《焦作晚报》发表她37篇稿件。

“焦作日报社组建老年记者团,为我们的晚年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我们夕阳红群体散发出美丽光彩。我见报的文稿中,字里行间闪烁着编辑老师的智慧火花,彰显着他们默默奉献的职业操守。”王明琴在《〈焦作日报〉扶我走上写作路》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此后几年,王明琴激情依旧,陆续写出了《相聚老年记者团》《我在北京过大年》等200多篇稿件,相继在《焦作日报》《焦作晚报》上刊发。她还连续四年获得老年记者团“优秀团员”称号,并代表优秀团员进行发言。

“家乡是温暖的港湾,也是我创作的源泉。”2010年6月,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后划归朱村街道)邀请王明琴参加《朱村文化志》编撰组,分配她担任非遗传承部分主笔。从此,她每天由老伴陪同驾车十几公里前往村委大院,跟同事一起走访村里老者,挖掘相关史料,先后整理出《北朱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明处士张深墓碑铭》等14篇文章,收录在《朱村文化志》中。

鉴于她在文化传承中的默默奉献,2013年,她被中站区委授予该年度《善行中站·温暖你我》主题道德活动“优秀义工”称号。

2016年12月,受中站区府城街道办事处特邀,她又参加了《府城街道志》的编写工作。

今年年初,她有了将自己作品编辑成册的想法后,便对作品进行了认真分类,整理出的集子由《温馨亲情》《生活随笔》《故乡风韵》《征文杂感》等7个部分构成,共收录14年来她所撰写的200余篇文章。

“我的集子最后以《琴声悠悠》起名,既是对自己走过的曲折而又多彩道路的高歌,也是对社会、亲情、友情的回报和答谢。”王明琴不无感慨地说。

上图 王明琴。

张植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