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29日

麦收芒种时

□郑玉兰

时光匆匆,节气更替,又到一年芒种时。我对芒种这个节气,有着特殊的记忆。因为小时候父母告诉我,我是在1955年的芒种后出生的。

说到芒种,提起麦收,记忆的闸门打开,如潮的思绪袭来。那年那月,空气中氤氲着干燥的麦秸味道,甜蜜而又深远。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虽说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已经50多年,但家乡的一景一物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特别是到了芒种,家乡的景色更美。环绕村庄的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门前屋后的枣树开着金黄色的小花,引得小蜜蜂趴在花蕊上吸吮着。那石榴树花儿开得正艳,花口呈喇叭花形状,花朵朝下盛开,看起来如同小风铃,一朵朵姿态十分优美,又仿佛是一盏盏红灯笼,鲜红的花朵代表着能够带来好运,深受人们喜爱,也象征着富贵。每次看到我家的石榴花,都忍不住摘下几朵插在小辫子上,照着镜子看来看去,感觉自己美得不得了。

芒种时的田野一片金黄,饱满的麦穗迎风起伏,波浪翻滚,这表明麦子成熟了,该立即收割。白居易有首诗叫《观刈麦》,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说的是在农历五月,农家人会更加忙碌。

在我上小学时,学校在小麦收割的季节会放半个月假,称为麦假,半大的孩子们都是要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割麦子或捡麦穗。农历五月的季节,在北方已经入夏了,太阳升起来,炽热的阳光炙烤大地,成熟麦子的麦芒就变成了一个个锋利的小刺刀,划过皮肤总会留下一道道红色的划痕,由于汗水的侵蚀,胳膊上这一道道划痕常疼得人们龇牙咧嘴。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为了尽快让成熟的小麦颗粒归仓,大人们常常天不亮就带着镰刀赶到地里。凌晨还有点冷,大人们都是穿着厚衣服,我记得我穿一件红底碎花小夹袄,挎着小竹篮在麦地里捡麦穗。我看到田里的男女老少,弓着身子,在厚厚的麦垄中挥舞着镰刀,那金黄色的小麦纷纷在怀中倒下,然后把麦子再捆成捆,用平车拉到打麦场上。一天高强度的劳动,有人的衣服上、脸上、胳膊上和手上都留下黑黢黢的麦锈,唯有洁白的牙齿在闪着光。当听到布谷鸟“咕咕咕咕”的叫声,看到打麦场堆成一座座小山,人们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那时候没有脱粒机,打麦场四周放了几口装满水的大缸,活跃在打麦场上的只有生产队的几头老黄牛和不听话经常尥蹶子的小毛驴,有经验的大叔大伯扬起手中的鞭子,大声呵斥着拉着石磙的牲畜,一圈又一圈地碾压着摊在场上的麦子,女人们拿着木杈隔半个小时左右翻腾着麦子,一粒粒褐红色的麦子留在厚厚的麦秸下。接着,男女老少忙碌着用木锨和木推子把麦粒堆在一起,让有“扬场”经验、技术好的男人趁着有风的时候赶紧扬场,他们用木锨铲起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逆风高高扬起,最主要的是让麦粒和麦糠分别落在固定的地方,不能偏离。假如有人不小心把麦子落在其他地方,常遭到人们的一片嘲笑。经过晾晒,晒干后的麦子分别装在鱼皮袋子里,一个个袋子堆在打麦场上,像接受检阅的士兵,有的人忍不住用手捧起麦子,用牙齿咬开麦粒,品尝着带有麦子清香的粮食。孩子们在打麦场上嬉戏玩耍,丰收后的喜悦让人们忘记了劳累。

颗粒归仓后的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后,又期盼着能下一场透雨,一是冲刷田野里的尘埃,二是能在种秋作物时有点底墒。如人所愿,这时常常会下一场及时雨,人们趁着雨后清新的空气,不顾泥泞,带着玉米、花生种子,又开始下一季节的庄稼播种了,这也就是且收幸福,且种梦想,莫负盛夏好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