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29日

市场丫先知

地摊“小经济”人间“大烟火”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小满节气已过,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每到这个季节,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开始出现一个个小桌椅,不时会在空气中闻到孜然和辣椒的香味,餐车上红彤彤的小龙虾羁绊着大众的脚步……虽然没有袅袅炊烟,但这种独属于城市的“烟火气”让人无限向往。

夜幕降临,约上三五好友,小板凳一坐,要一把烤串,来一杯啤酒,唠一唠近期遇到的琐事,一天的疲惫感在嬉笑怒骂中消失,这或许就是地摊的魅力吧。

近年来,随着城市治理不断完善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市对“路边摊”经营限禁逐步放宽。“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创业门槛低、投资风险小、机动灵活的经济形式,瞬间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

“每天下午下班,从和平东街经过,看着路两边的烤面筋、怪味鸡、浆面条、擀面皮等小吃,真的是走不动。”市民刘女士家住山阳路力士小区,她说,自己回家的过程就是买买买,边走边买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各种小吃也丰富了家里的餐桌,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得不亦乐乎。

说起路边摊,许多人都表示很喜欢,究其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大家更喜欢那种可以随意挑选的感觉。

市民张强说,坐在饭店吃饭,贵不说,大家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更不要说猜拳行令了。坐在街头吃地摊食品,思想放松,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氛围特别好。

“节约了时间,拉动了消费,何乐而不为。”市民王江国说,城市发展经济要多元化,地摊经济比不上店面经济,更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但它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还满足了工薪阶级的消费需求。

几天前,记者特意到摩登街、天河集市等地逛了逛夜市。这些地方的夜市有各种小吃,还有卖手工艺品的,地摊的经营者也多是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创业,有的是体验生活。对于逛夜市的年轻人来说,许多人认为逛夜市很时尚。

在和平街、塔南路、东苑路等地段,夜市以店外经营为主,成片的桌椅连在一起,颇为壮观,也非常吸引人。相对于高端餐厅,朴实无华且喧闹的路边摊,散发的“烟火气”则更令人向往。

小摊位,大民生。一个摊位背后,往往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地摊经济蓬勃发展对于疫情后提振百姓生活信心、刺激消费、带动就业有着积极作用。

当代作家汪曾祺说过,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街头巷尾那叫卖声、喧闹声,就是城市活力的象征,他们也最“接地气”。留住“烟火气”,对城市文明有更高要求,彰显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