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29日

成语里的中医知识——疑难杂症

本报记者 孙阎河

说起成语疑难杂症,可以说人人知道、个个会用,但是如果问什么样的病症才能称之为疑难杂症?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答上来。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军锋,让他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眼中的疑难杂症是什么?

张军锋解释,疑难杂症中的“疑”,一般是指中医难以辨证和诊断的病症;“难”,多指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病症;“杂”,多指病症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病症。简单来说,难以诊断、难以治疗的疾病,在中医看来都属疑难杂症。不过,虽然疑难杂症难诊难治,但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和总结,中医对疑难杂症的诊治还是有很多心得和经验。

张军锋介绍,对于“疑”病,中医多认为“疑病多郁”,是指如果患者所诉症状繁杂多端,让医家难以辨别时,当着重从郁入手。郁有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之分,而在疑难杂症中以气郁最为常见。因“六郁”以气郁为基础,古人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病位则常以肝为主,并会涉及心、脾,这是因为五脏中唯肝性喜条达,不受遏郁,易动而难静。肝病又最易延及他脏,所以古人认为:“肝为五脏之贼。”肝气一郁,即乘脾土,腹痛腹胀,甚则作泻;或克犯于胃,气逆作呕,两胁痛胀;化火上冲于心,则心烦悸动,反侮于肺则呛咳不已,下夺于肾则耳鸣视糊。因此,中医在病症疑似难辨之际,往往着重从肝入手,首辨气郁,注意其化火、生风及挟痰、挟瘀的情况,从而在疑难杂症辨治中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特别是对女性患者。

张军锋介绍,“难”病多毒,意思是指难治的重症多与毒邪有关。毒是诸多病邪的进一步发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无论其性质为何,均可概称为毒邪。毒邪既可从外感受,也可由内而生。外感之毒多与六淫、疠气为伍,“毒寓于邪”“毒随邪入”,发病急暴,来势凶猛,传变迅速,从而使病情危重难治,变化多端。内生之毒是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因素所酿生。常见的如风毒、热毒、火毒、寒毒、湿毒、水毒、痰毒、瘀毒等,其性质多端,且交错为患,能使多个脏器发生实质性损害,功能严重失调,并成为影响疾病顺逆转归的决定性因素。对毒邪的治疗有解毒、化毒、攻毒等方法,但解毒首先要区别毒邪的性质,其次要注意毒邪所在的脏腑部位及所兼挟的其他病邪。

张军锋介绍,疑难杂症中的“杂”病,往往多种病因交错、复合,多病丛生,病理因素复杂,常常内外合邪,因果夹杂。同时,多种病机交错互呈,症候兼夹多变,并涉及多个层次、多个脏腑。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握疾病传变的规律,切忌顾此失彼,只看表象,不求本质;只看现状,忽视因果。另外,疑难杂症中还有一些怪病,但怪病多痰。临床上,许多疑难病的症状怪异奇特,多表现为中医所说的“痰”症。《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曰:“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对于一些表现奇怪异常的病症,采用中医化痰、祛痰等方法治疗,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