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4日
龙洞村:
听龙洞传说讲蝶变故事
本报记者 李晓军
①
②
最美人间四月天,太行山上树吐新绿,花开正茂,春风荡漾。驱车前往山区旅游的群众,在太行山南麓的入山口处,会途经一个美丽的村庄——龙洞村。
这个隶属于中站区龙洞街道办事处、只有170余户、700多人的小山村,因村里有一个龙洞而得名。
那么,龙洞村传说中的龙洞是什么样子?这个村庄有着什么样的历史传说?今天,由焦作市民政局、《焦作晚报》共同开设的“地名故事”栏目,为您讲述龙洞村的故事。
地名探源:龙洞是个天然岩洞
龙洞村西北约1.5公里处的山坡上,建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旁有一个天然岩洞,当地人称之为龙洞。
龙洞的洞口大致呈椭圆形,高约85厘米,宽约65厘米。站在洞口向里看,漆黑一片。冬季,洞口处向外冒热气。夏季,洞口处则凉气扑面。
我市攀岩高手何森曾多次进入洞内探险。据他介绍,钻入洞口后沿梯子向下数米到洞底,洞底大致西北向是一条侧道。洞内怪石嶙峋,高处约10米,低处不足1米,脚下有一个个深坑,人只能弯腰曲折前行。经他测量,洞深大约50米。“前方可能还有石头缝,但人无法继续行进。传说这个洞可以到山西,是谣传。”何森说。
千百年来,这个天然岩洞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许多传奇故事也在当地流传。
传说在很久以前,龙洞村附近一个岩洞里住进一条黑龙,经常祸害生灵,龙洞村一个小伙儿决心除掉黑龙。一日夜里,小伙梦见一个白发仙翁对他说:“这黑龙因触犯天条被贬放于此。天明后,你出村向南走,路旁有一棵松树,树上拴了一匹白马,你骑上白马,它会把你带到东海龙宫,东海龙王能降住这条恶龙。”
天亮后,小伙按照梦中老翁所言,果然找到了白马,又见到了龙王,最终降服黑龙。因此,这个岩洞被村民称为龙洞。白马驮小伙回来后累死了,被埋在松树旁。为了纪念白马,这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白马门。日后,这里形成一个小村庄,起名白马门村。
这只是当地民间传说之一。位于山沟中的龙洞村,下辖3个自然村:龙洞、白马门、麻地沟。其中,白马门的村名来历,除了上述传说外,当地还流传村里曾有一只白色仙猫,白马门的叫法是从白猫门演化而来的。
麻地沟的村名来历,据说当地的山沟里原本生长着过人高的青麻。人们用青麻籽榨油、杆皮做绳等,是当地群众重要的生活物资,因此取名麻地沟。
光辉历史:抗日先烈长眠于此
经考证,龙洞村居民的先祖大都在明清时期迁居于此,村史近400年。
几百年间,在这个较为闭塞的山村里,村民世代垦荒生息,村风淳朴。然而,战争的硝烟并没有因此而躲开这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这里地处入山口,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抗日战场。龙洞村村民积极协助我方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
几年前,麻地沟村群众在村南一个名为碓臼坡的山坡上,发现5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上面依稀雕刻着人名。
经专家辨认,这些小石块是抗日英烈的墓碑,上面刻着:“河南省邓县城西王营中士王成万”“江苏省骁且县城西北陈河庄上等兵刘玉成”“江苏省砀山县城东唐寨上等兵唐朝民”“河北省隆平县城南仙花寺村排副郭福贵”……碑上均刻着“民国二十八年七月一日阵亡”。
原来,80多年前,附近发生过一场国民革命军第40军106师635团阻击日军的惨烈战役——南寺岭战役。时至今日,有关这场战役的感人故事仍留存在附近村庄八九十岁老人的记忆中。
这支中国军队死守通往太行山的必经之路,跟日军展开拉锯战,还时常下山偷袭日军驻地。
屡屡吃亏的日军决定发动全面进攻,1939年7月1日凌晨,千余名日军借助坦克、大炮、轻重机枪等发动袭击。
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国民革命军第40军106师635团的将士打光子弹后,就拿大刀砍、用石头砸,和日军近身扭打在一起。战斗从凌晨打到傍晚,7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山,喉咙冒火的将士为了多杀一个日军,趴在地面喝污水解渴。最终,数百名抗日将士全部阵亡。“山上到处都是大血坑,从战场到墓地这一段路,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一位老人回忆说。
战争结束后,村民帮助收殓阵亡将士的遗体,并运到一处河床上。面对缺胳膊少腿的遗体,村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擦洗遗体。随后,村民将阵亡将士的遗体抬到两座荒山——碓臼坡和野狼坡埋葬。其中,70多名带军衔的将士立有石碑。70多块石碑,目前只找到5块,其余大都被掩埋在了山坡上。
2019年,在阵亡将士后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在麻地沟村为抗日英烈立碑纪念。
乡村蝶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缺资源,少资金,无优势,龙洞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该村兴产业,促就业,强村和富民并举,于2019年全面脱贫,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环境变美了。道路平坦,村庄洁净,随处可见小花园、健身广场、休闲游园……走进现在的龙洞村,处处“绿净美”的景象。基础设施好起来后,曾经制约经济发展的沟沟坎坎,成了美丽乡村的独有景色。周末,不少游客来到龙洞村游玩。绿树环绕,山花掩映,白墙青瓦的古村落,让这里成为人们近郊游的去处。
生活便利了。村里的水网建好了,一天24小时不停水;村里的电网改造好了,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难题;村里的太阳能路灯装上了,晚上出门再也不怕黑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好了,出门就能锻炼身体;村民家里的旱厕改造成了水冲厕所,干净卫生……目前,该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乡村振兴抓手,进一步建好民生工程,让村庄有颜值、群众生活有品质。
文化兴盛了。为留住乡愁,见证蝶变,提振精神,龙洞村于去年建成村史馆。村民你捐一个老磨盘,我捐一盏煤油灯,他捐一沓旧粮票……难能可贵的是,这里馆藏的近百件老物件,均由村民自发捐献。“村貌美了、村民富了、人心齐了。村民感恩党的领导,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是他们积极为村史馆捐赠物品的根本原因。”该村一位负责人说。
村史馆不但通过展示老物件,记录山区人民曾经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文图并茂地展示了乡村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承、脱贫攻坚故事等,进一步凝心铸魂,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走出村史馆,来到村庄图书阅览室,这里成为孩子们的“假日精神乐园”……
据介绍,为推动乡村振兴,龙洞村下一步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大力推动产业振兴,主攻农产品深加工,依托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发展农家乐,打造绿色农家休闲旅游村庄;进一步抓好“五星”支部创建,将其与惠民生紧密结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图① 龙洞的洞口。
图② 龙洞村史馆。
本报记者 李晓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