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7日

艺途难忘是恩师

□顾培利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语道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和敬重。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启蒙、引导、传授、接续的信任关系,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因而,尊师、爱师理所应当。

我在学生时代遇到过许多好老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引导我走上绘画之路的黄志生老师。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喜欢美术的我有了奋斗目标。当时社会上没有培训班,资料奇缺,一师难求,完全依靠个人自学进入大学艺术殿堂深造,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很幸运,在高中一年级的关键时期,经人介绍有幸拜黄志生为师,成为我走上绘画之路的重要转折点。那时学生拜师不用送礼,老师辅导学生不收费,体现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谊,老师尽的是社会责任和义务。

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带着素描作业上门求教,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不管在忙什么,哪怕正在吃饭,也会立刻推开饭碗,先看我的画……黄老师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话语不多却从不敷衍,句句点在要害处,所以每次我都有所收获。我常把老师讲的要点写成语录贴在墙上,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频繁的登门求教,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让我少走许多弯路,素描和速写短时间内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1980年,我以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在河南2700多名美术考生中脱颖而出,占有了当年全省美术专业仅有的40个录取名额中的一个,并成为我所在城市当年被美术专业录取的唯一考生。

进了大学我很快发现,班里所有的同学入校前都有专业辅导老师。名师出高徒,大家纷纷自报家门,介绍自己是某某名师的学生,脸上写满了自豪和骄傲。我想,这应该就是艺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吧。

我的老师黄志生,1943年生,福建惠安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对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连环画均有建树。黄老师从事过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当过工艺美术厂厂长,1987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任专职画家。他是分配到我们焦作少有的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经过努力成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其画风朴实厚重,蕴秀于拙,乡土气息和抒情韵味十足。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矿工、渔民和传统文化内容,主要作品有《上井》《大禹》《终南进士图》《东坡得砚图》《八仙过海》《竹林七贤图》《南国晨风》《景公出猎》等。著名画家郑乃珖先生评价黄志生的作品:“能从传统中吸收养分并推陈出新,别有韵味。”

黄老师曾在马来西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举办个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上世纪80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以《刻意求新》为题,为其拍摄了新闻专题片,向全国介绍其艺术成就。他创作的钟馗作品很多,尤其在东南亚国家颇有影响,被称为“钟馗画家”。

岁月如梭,人生短暂。因为长期刻苦作画,呕心沥血,积劳成疾,黄老师在64岁时去世,令人惋惜!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生命虽短,却影响一方,留下了大量作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培养了一大批美术新秀。其艺术理念、价值取向、作品风格等,都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过的学生和我们这个城市铭记着他。

现在,作为黄老师学生之一的我也已退休,回想起来,此生选择了艺术,遇到好老师,这是多大的缘分啊!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我们的师生关系纯洁而美好,没有功利,没有买卖。我的作品继承了老师的理念和追求,老师是我艺途上当之无愧的伯乐和指路明灯。现在,我常常因无法报答老师感到内疚和不安。自己从一名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师范美术专业教师,再到党报专职美术编辑,从普通的美术工作者成长为地方和行业美术骨干,工作几十年,在艺术上取得了令老师满意和开心的成绩,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发表作品数以千计,还凭着美术成果取得了正高级职称。我清晰地记得黄老师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对我说的那句话:“要凭本事吃饭,要用作品说话。”

艺无止境,道路漫漫。饮水思源,感慨万千。吾辈当以更加丰厚的艺术成果接续前人、回报社会,告慰曾经的也是永远的老师。

(作者为焦作日报高级编辑,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地市报新闻美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图① 醉钟馗(国画)

黄志生 作

图② 竹林七贤图(国画)

黄志生 作

图③ 本文作者与黄志生老师(右)合影。

黄 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