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7日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1),闻义不能徙(2),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道德不去修养,学业不去探讨,听闻道义不能相从,不良行为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评析】

本章讲述了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担忧。

(1)讲,指研究、商讨。

(2)徙,指迁移。

孔门弟子三千,有出类拔萃的,也有表现平庸的。孔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学有所成。但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弟子群,存在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其中荒废学业、雕琢不成器者恐怕在所难免。

本章孔子列举包括进德、修业、徙义、改过等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对于不能达标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忧虑。众所周知,孔子最为欣赏德行科的弟子,道德教育始终被他放在首位。《学而·第一》篇里,他教导弟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做好孝悌、仁爱等分内之事,如果还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对学习方面,孔子也极为重视。他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诸多方法,目的在于鼓励大家不要停下学业,既要多学,还要会学。学习的结果是“成人”,或者说成为君子,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社会价值承担者。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里仁·第四》篇里,孔子说:“义之与比。”一切都按照义来行事。做事情就会有过失,孔子本人也会犯错。他曾说:“苟有过,人必知之。”如果我有了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千万不能放之任之,知错不改。孔子最为倚重的弟子颜回,被称为仁者,仍然不能避免犯错。但孔子称赞他“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他从来不犯第二回。正因如此,使其日臻成熟、日渐精进,从而成为道德、学业上的“完人”。

以上种种,无论哪方面弟子出了问题,都会让孔子感到忧心。

(第1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