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5日
放风筝
□董全云
春光明媚,郊外的田野里到处是风筝的身影。
风筝,古时称“鸢”。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用木材所造,花了三年时间,放飞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鲁班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把竹子劈开削得非常光滑,再用火烤成弯曲状,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能在空中飞翔三天之久而不坠,这是风筝的最早版本。
直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艺活动,还可以带走病毒和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放风筝时,会将自己所知道的病症写在风筝上,待风筝借助风势飞到高空时,就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走,这也表示所有的疾病、晦气远走高飞,消失得无影无踪。《红楼梦》中,李纨劝林黛玉放风筝说:“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去缝山公园锻炼,路遇几位老人在路边放风筝。旁边是正在返青的麦田,暖阳融融,他们坐在小木凳上,身旁是正在返青的麦苗,油绿绿地正在努力分蘖拔高,空气中能闻得见大地和植物的清香。
这几位老伯都是放风筝的高手,他们有的在全神贯注地冲着手里的线,喜形于色地仰望鹞子“挂寥空高,入青冥窄”;有的则手持飘扬在头顶上的彩艳纸鹞,仿佛瞬间进入快乐的童年。一位老伯见我凝望多时,便将线递给我说,“喜欢了你也玩会儿吧”。
我手持绳轴,小心翼翼地拉扯着线,望着空中渐渐升高飞远的鹞子,又想它飞得更远,又怕它飞得太远不好控制和其他的风筝缠到一起,不禁患得患失,极是心累反而失去放风筝的轻松和乐趣。
有人曾说爱情就像放风筝,无论遭遇风吹雨打还是偏离方向,只要我们将手中的线轻轻一拉,风筝就会安然回归。无论爱人经受了不顺或者挫折,只要我们及时去抚慰,便又可以战胜逆境,重新展翅高飞。
想想也是,手中的线攥得越紧,越不利于风筝去适应风的方向,越容易让风筝折断翅膀……对于爱情而言,你手中线的长短也正是你对爱人信任尺度的象征,如果你的信任程度越高,你就会放得更松、更长……风筝如此,爱情更应如此,双方既是风筝也是陀螺,既要给对方应有的空间,更要始终保持一种牵挂和相互依靠的情愫,坚守一分相互扶持的责任。
此时,碧蓝天穹里,蝴蝶鹞、三角鹞、蝌蚪鹞,还有十几米长的蜈蚣鹞、昂首摆尾的彩龙在空中翱翔,有的还鸣响着悠扬悦耳的哨音。
远处不知名的鸟儿在鸣唱,时不时地传来白鸽展翅飞过的鸽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