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0日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你可知道,这位值得雷锋钦佩和学习的刘思乐,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焦作孟州市人——

他与雷锋是战友

□吉怀儒

刘思乐,孟州市西虢镇韩庄村人(家住今会昌办事处某家属院),1940年2月生,1959年入伍,在沈阳军区5040部队(工程兵)服役,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20年间,他坚持处处学雷锋,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严格要求,军政双优,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上图 刘思乐在学习《雷锋日记选编》。

(吉怀儒供图)

甘做革命螺丝钉

刘思乐入伍后,经过新兵连3个月的紧张训练,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一心向往军营、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刘思乐,觉得在炊事班难施拳脚,感到自己的梦想破灭了。

一次,他随部队到大连某机械厂参观时,见到一位工人师傅手握磁铁在地上游移。过了一会儿,工人师傅站起身来欣喜地说:“终于找到了!”原来,他在寻找一颗螺丝钉。对此,刘思乐大为不解。工人师傅说:“不论啥机器,都是靠螺丝钉固定连接起来的。有的螺丝钉拧在机器的心脏里,有的拧在机器的支架上。螺丝钉虽小,可它的作用大着呢!”刘思乐听了这番话深受启发,心想:每个人不就像一颗螺丝钉吗?如果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社会主义的大厦不就能早一天建成吗?回到部队,他当即写下一首诗《愿当革命“螺丝钉”》:

我是“螺丝钉”一颗/拧在机器的心窝/喜迎千斤重量压身/理想在岗位上拼搏。

我是“螺丝钉”一颗/把机身和机件组合/岗位是闪光的基础/奉献是人生的快乐/我是“螺丝钉”一颗/机器是我亲爱的祖国。

思想通了,干劲也就大了。同年12月18日,刘思乐在部队召开的庆功会上,作了“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演讲,向首长与战友们汇报了自己的思想转变和工作情况。

结识雷锋方向明

1962年2月19日,在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上,刘思乐与雷锋同是特邀代表,又同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这一次,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次大会上,雷锋被授予“毛主席的好战士”称号,刘思乐被授予“不生锈的螺丝钉”称号。2月下旬,受到沈阳军区表彰的雷锋、刘思乐、廖初江等英模组成演讲团,为沈阳全区军民巡回演讲。

该巡回演讲团除领队外,有沈阳军区某医院团委书记、好军医董惠兰,有海上“花木兰”、驻地英模文淑珍,有某部神枪手雷凯,有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某部3连指导员廖初江,还有军营好管家任连富、战胜草原风雪200天的勇士冉龙贵。照片上,雷锋在前排,刘思乐在后排。

刘思乐与雷锋同住在军区第二招待所316号房间,相处48天。在这48天里,他俩住在同一房间,床挨着床。白天一起到各单位演讲,晚上促膝谈心、交流思想,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如何才能尽自己的力量做好事、帮助有困难的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和雷锋有过深入探讨。雷锋还建议刘思乐把“不生锈的螺丝钉”改为“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也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

巡回演讲结束,临别时,雷锋还在刘思乐的纪念册上写下了离别赠言:“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刘思乐在部队20年,前后换过18次岗位、工作调动21次。他当过炮手,养过猪,做过饭,酿过酒,晒过盐,喂过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先后任副班长、班长、给养员、司务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等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38次。1962年10月1日,刘思乐参加全国英模国庆观礼代表团,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刘思乐一生坚持用雷锋的谈话和赠言激励自己。他坚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中,有一条螺丝钉之路,这条路闪耀着千万颗像雷锋一样的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他是螺丝钉队伍里的一名排头兵。

雷锋颂赞螺丝钉

雷锋在1962年4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由此可见,刘思乐的“螺丝钉”精神,不仅受到雷锋的颂赞,他还将此进一步升华与弘扬,形成了著名的“螺丝钉论”,影响全国。雷锋的“螺丝钉论”在中国影响久远,从老人到儿童,提起“螺丝钉”耳熟能详,石家庄一所小学至今还办着一张名叫《螺丝钉报》的校报。雷锋的“螺丝钉论”之所以能一直被人们用来鞭策自己,是因为它揭示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雷锋不仅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主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他干一行,爱一行,把“螺丝钉”精神贯穿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赞扬。

转业回乡立新功

1979年,刘思乐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在刘思乐看来,转业对于一个老兵来说,只是战场的转换,并非船到码头车到站。回到家乡后,他没有留在市里,而是主动请求到当地条件最艰苦的石庄乡(后并入槐树乡)工作。

他在偏远乡村安居乐业,一干就是13年。工作中,他坚持处处学雷锋,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他先后分管过6项工作,其中有4项曾经在全市名列前茅。特别是在担任该乡经联社主任和工业公司经理的6年间,刘思乐管着全乡12家企业,从没有让企业给自己办过一件私事,没有在任何一家企业里报销过一分钱。

1992年,刘思乐调任孟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任副主任。在他主持工作期间,该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集体”。2000年,他本人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关心下一代”荣誉奖章。

据了解,刘思乐在40多年中坚持不懈学雷锋,当好革命螺丝钉,先后为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学生作报告近2000场次。199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拍摄10集电视剧《我们的雷锋》时,特邀刘思乐前往拍摄现场,参加该电视剧第8集的拍摄。2009年2月26日,刘思乐在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