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6日

【雷锋说】“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姚惠辉:做雷锋一样的人

本报记者 朱颖江

【焦作“雷锋”名片】

姚惠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原门诊部主任,技术五级(副军级干部)。立三等功一次,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评为“十大服务明星”“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济南军区联勤部嘉奖。荣获“河南好人”“焦作市三八红旗手”“焦作市身边的榜样”“焦作市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焦作市优秀医师”“焦作市山阳区山阳好人”“焦作市拥政爱民先进个人”等称号。2017年,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评为“拥政爱民模范”。

【雷锋,我想对您说】

雷锋同志,我从小听你的故事长大。当我成为一名战士时,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和你一样的人,奉献自己,帮助他人,把他人的幸福成为自己的幸福。我今年61岁,几十年来,时时刻刻都在向你学习。

【学雷锋故事】

姚惠辉参加工作后工资不低,但从来舍不得用在自己身上,200元买的手机用了8年,每天吃最简单的饭菜,穿便宜的衣服。她对自己很抠,但对那些有困难的人非常慷慨。患者重病住院没有钱,她会帮忙交住院费;患者手术后需要营养,她炖排骨送到病房;长年资助生活困难的老兵、学生,几百元上千元的费用说给就给,给他们买新衣服,送去最暖心的关爱……

今年61岁的姚惠辉是一名退休老兵,她说:“世界上只有一个雷锋,我不是雷锋,但我要成为雷锋一样的人。”几十年来,姚惠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姚惠辉15岁参军,经历了在东北、内蒙古、徐州的部队生活,从一名卫生员提干成为一名军医。1986年,调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60医院。在医院感染科工作期间,她始终秉承救死扶伤的宗旨去努力救治患者,帮助困难患者,用行动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无数名患者得到过姚惠辉的帮助,患者家属亲切地称姚惠辉为“姚姑姑”。2014年,姚惠辉到医院门诊部当主任,怀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带领该院医疗专家服务队,进山区、下军营、到农村进行义诊,每年平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100多次。

大顺患肝病多年,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姚惠辉为了让大顺安心治疗,多次帮忙支付其住院费,还发动科室医护人员给大顺捐款。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大顺能够维持治疗延缓生命。在10年的时间中,大顺早已把姚惠辉当成自己的亲人,去世前特意交代儿子,每年到了季节,多采些山韭菜、香椿和杏给姚大夫送去,报答恩人。

姚惠辉是“姚姑姑”,也是“姚妈妈”。

1990年4月,姚惠辉生育女儿后的一天到医院急诊科取药,遇到一对发生交通事故的母子。女子被送到医院抢救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身边嗷嗷待哺的男婴哭闹不止。这一幕让医护人员束手无策,姚惠辉毫不犹豫地抱起男婴哺乳。男婴停止哭闹,从此,他的人生中多了一名解放军妈妈。男婴的母亲去世,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姚惠辉得知情况后开始资助这对父子,这一帮就是30多年。如今,男孩已经参加工作,没有血缘的“姚妈妈”也成为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王永生是山西省吕梁市福利院的孩子,2009年认识姚惠辉后,被姚惠辉接到焦作上学,王永生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妈妈的爱。14年中,在“姚妈妈”的帮助下,王永生拥有了新的生活。

“你资助过多少人,又帮助过多少人?”记者询问姚惠辉。

姚惠辉认真地想了想,说:“不知道。”接着又说,“帮助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一直帮助他人,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上图 姚惠辉。

本报记者 朱颖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