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6日

发现主动脉瘤不要等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日前,一位患者在体检时发现一处腹主动脉瘤,但不大,有人建议他等等,看看会不会发展,但是这位患者却颇为纠结,于是致电本刊热线,想请记者问问专家的意见。为此,记者帮忙昨日走访了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苗新泉。他给出的意见是,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等,要抓紧治疗。

苗新泉解释,所谓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的局部或普遍扩张,主动脉直径可大于正常直径50%以上,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有创伤、感染、梅毒、先天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通俗点说,就是主动脉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之下扩张,像一个充气的肥皂泡一样,会越扩越大。主动脉瘤多见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为1.3%~2.7%,近年来有增高趋势。这种病非常凶险,一旦破裂,病死率在50%~80%。以前,医学界认为,主动脉瘤必须达到5厘米以上才需要手术治疗,但那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权衡利弊后综合评估得出的结论。以经典的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为例,过去需要把胸腔、肚子打开,然后把这段血管全部换掉才算有效治疗。而这种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许多高龄患者或伴有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经不起这种手术风险的。所以,当手术并发症高于主动脉瘤本身带来的危害时,对于患者来说就不合适了。这就有了医学界主动脉瘤达到5厘米以上再行手术治疗的共识。

苗新泉解释,1991年,阿根廷的血管外科医生最先开展腔内隔绝术,为腹主动脉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这种手术是将人造血管复合体导入腹主动脉,待膨胀后将腹主动脉瘤与血管腔隔绝,促使其逐渐机化、缩小,从而消除瘤体可能存在的破裂、出血隐患,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现在,腔内隔绝技术已经成熟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不再需要通过过去那种手术进行治疗。

苗新泉介绍,主动脉瘤按结构,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按形态分为囊状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按发生部位分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动脉瘤、降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其中,腹主动脉瘤是动脉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如果发生破裂,患者会出现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若破裂方向冲向腹腔,则会有大量血流涌入腹腔,可能无法控制,很快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乃至死亡。如果患者出血仅局限于腹膜后,破裂出血被后腹膜包裹,则此类患者会表现为持续性腰腹部疼痛、血色素降低等。

苗新泉强调,主动脉瘤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以及遗传学病因等,病因较为明确。无论哪一种主动脉瘤,一旦发现,一定要先请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然后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总之,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