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焦作地名里的“花花世界”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春天是赏花的季节,迎春花、红梅、绿梅已相继绽放,扮靓了焦作。焦作与花有关的地名不少,比如桃园村、玉兰路、玉兰村、万花庄等,这些烂漫的地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昨日,记者跟随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探访和花有关的地名。
■跟着地名寻找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笔下的桃花源成了很多人向往的地方,焦作和桃花有关的地名不少,有修武县西村乡桃园村、中站区桃源路。
3月2日,记者驱车来到桃园村,蜿蜒曲折的山路,真有些探访桃花源的意境。
桃园村,这个朴实清新的村名,会是什么样子呢?
石头房、千年古槐,“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传统村落的元素一个都不少。
据焦作师专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驻桃园村第一书记蔡前锋介绍,桃园村是河南省传统村落,该村由交粮河、桃园、南背、大水峪4个自然村组成,交粮河千年古槐、桃园明朝古寺、南背天然溶洞、大水峪国有林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民居、村貌,确是一处养心养身、亲近自然的“世外”之所。这里山势雄浑、林木葱郁、民风淳朴,是春季看花、夏季避暑、秋季观叶、冬季赏雪的好去处。
桃园村村名有何来历呢?据村民介绍,明朝时,先民从山西逃荒而来,看到这里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就在此定居。因逃荒而与此地结缘,所以村名就叫逃缘。后来,根据谐音,村名改为桃园,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很久以前,山西省泽州县大井头村一姓张的农户发现此地土壤好,便在此开荒种地,闲暇之余为求平安建了一座小庙,日子久了,逃荒的人多,种地人日渐多了起来,又在村周围种了许多桃树,故起村名为桃园。
村如其名,每年的三四月,漫山遍野的连翘花、桃花、梨花、海棠花、苹果花次第开放,有白的、粉的、红的,分外好看,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
除了自然美景外,桃园村还保留了大量的石头民居,保留了原始的风貌,石块筑墙、青瓦覆顶、碎石铺路,巷道交通、鸡犬相闻,是休闲观光、体验生活的理想去处。
桃园村地处山区,生产生活仍然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方式,如铲锄翻地、手工劳作、担水浇地、大型水窖储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柴火土灶做饭等,对市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村民们平常吃的糊涂面条、大烩菜也格外诱人。
除了桃园村外,中站区有一条路叫桃源路。
据中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桃源路位于焦作市第四中学旁边,这个路名和学校有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路名取自桃李满天下之意,所以叫桃源路。
带“桃”字的,还有位于沁阳市常平乡的桃花洞。
■梅花、紫荆、玉兰组团“出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期,焦作的梅花开了,河南理工大学附近的红梅、焦作迎宾馆附近的绿梅盛开,迅速“出圈”,成为人们赏春的首选。
焦作和梅花有关的地名不少,比如中站区朱村街道梅苑小区,据这里居民介绍,这里主要居住着原朱村矿的煤矿工人,我市已故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的家就在这个小区。
因为“煤”和“梅”谐音,当地就将小区名字命名为梅苑小区。因为有诗赞美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取名梅苑,也希望居民学习梅花不惧三九严寒的品质。
来到中站,不少与花相关的地名会和您不期而遇。
中站区委、区政府附近的紫荆路,路上虽没有紫荆花,却起了紫荆路名,这是怎么回事?
据了解,因该路修建于1997年。当年,被称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为了纪念这一盛大喜事,该路就被命名为紫荆路,因为香港的市花是紫荆花。
在温县祥云镇有一个大玉兰村,据村民朱国生介绍,这个村原名叫沟南村,为了美好寓意,改名为玉兰村,随着人口的增长,该村附近又形成一个小村,叫小玉兰村,原来的玉兰村就叫大玉兰村。
■武陟万花庄: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百花盛开,才有春天的样子。
武陟县龙源街道有个万花庄。记者从武陟县民政局获悉,万花庄村名来历是这样:明成祖朱棣通过政变夺取侄儿的皇位,大儒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草拟诏书被诛灭十族。他的一个侄子避祸逃到武陟县,把方姓改为万姓,以种花为生,人们将他居住的地方叫万家花园,后改名万花庄。
今年年初,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了“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名单,万花庄村喜获“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称号。
万花庄文化底蕴深厚,该村拥有一处国保单位——明清古建筑群青龙宫,还拥有“青龙民俗庙会”和“祈雨旧规”两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的农历二月二庙会在该村延续了600多年。
名字中带花的还有博爱县月山镇花园村,该村原名北上庄,相传有清代皇帝路过此处,看到这里百花盛开,就起名为“花园”,从此,这一名字沿用至今。
自然实体中也有带花的,比如东花园山,东花园山位于中站区北部太行山上,海拔600米。
和花有关的地名,透露着焦作的浪漫。这个双休日,去寻访和地名有关的“花花世界”,相信会不虚此行。
①
②
③
④
图① 桃园村开通了客车,拉近了村民与城市的距离。
图② 山村里的古槐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图③ 山村的石头房屋整齐地排列在山间。
图④ 在近百年的老房子里,村民快乐地生活着。
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