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李白缘何赞山阳
□李庆保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这一盛赞山阳之佳句,出自李白长诗《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仙以浪漫主义的自信与豪迈,追慕山阳“竹林七贤”的高情逸气,给我们描述了历代诗人追思寻觅“山阳精神家园”的盛况。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全文: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其意思是: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昏暗,皇帝废立已不按天道。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羽翼丰满的原因?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激昂的精神风生水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你20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受到损伤。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500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常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再次繁盛。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你挥笔泼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人。你来以后,恩惠遍及所有生灵,农夫也全部回归耕种。万里长江水,流淌着你的玉琴声。高雅的颂乐传播吴越,高昂的乐声直冲天空的星辰而去。小子我离别金陵,来时大家在白下亭送我,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熟人对我的哀鸣抱不平。每个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小钱,钱不多而意重泰山轻。钱真不多,花费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浇长鲸,不够啊。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寒风起于堂屋前的柱子间,呼呼响。天快亮了,月亮衔在东方七宿——角宿中的室女座之间,秋霜落满牛渚,水静泉明。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该长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冬之交,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史朝义叛军气焰嚣张,继续南掠,并占据申、光等13州。这年5月,唐廷命李光弼举兵南下徐州,出镇临淮,以便阻截包围史朝义叛军。此年,李白已61岁。
阳冰是李白祖父弟之子,小于李白之父,故李白称其从叔。李白激情赞赏从叔不同凡俗的风神器宇,更流露出自己的桀骜不驯。“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使用的是古山阳县“竹林七贤”的典故。
古县山阳,因地处太行山以南得名。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刘邦置山阳县,治所今焦作市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因山阳县富豪太多,恐危及政权,遂废。其管辖西部边界为今博爱县城清华镇一带,西南边界在今博爱县城南界沟村北一带,东部边界为今修武县李固村东部和北部一带,南部边界为今武陟县三阳乡西尚村北部一带。李白写此诗时,山阳县已废205年,但在自信豪迈的诗仙眼里,“山阳”因与“竹林七贤”有关而增强了其文化意蕴。山阳有嵇康旧居,“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魏氏春秋》)”,是七贤聚会游乐之地,曾“灌园于山阳(《晋书·向秀传》)”,故大唐诸多诗人常用饱含历史文化意蕴的典故——“山阳”“山阳会”指代七贤雅集山阳,借以追思历史、感悟现实。
李白“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用典,清学者王琦说:“阮籍叔侄与嵇康为竹林之游,不知是何年,而康之死,在魏景元二年(261年)以后,顺数而下,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其共得五百年。竹林之游,相去不过在此时。”
从“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可知李白用七贤之一阮咸之典。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说“仲容青云器”。仲容是阮咸的字,因其曾出补始平太守,也称阮始平。“仲容青云器”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李白虽说自己“顾惭青云器”,但仍以阮咸自喻,而将从叔李阳冰比为阮籍,恰好古今叔侄对应,可见用典绝妙。
该诗用典更妙的是对“山阳五百年”的畅想:中国古人有“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之说,而七贤到李白正好是500年!这怎不让想象力超人的李白发出“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的感慨呢?李白相信“五百年必有贤人出”,这似乎预示七贤创造的山阳精神必在唐代再现与复活!
更多唐代诗人对“竹林七贤”的追忆与追踪,也说明了李白这一充满诗意的畅想并非浪漫痴想。如杜甫“山阳无俗物”、卢照邻“谒阮籍于山阳”、王勃“直至山阳之坐”、骆宾王“自得山阳之气”等。
其实,岂止唐代诗人对山阳耿耿于怀,宋代诗人梅尧臣“久作山阳客”、宋庠“况复近山阳”、徐积“公能几日山阳住”、孔平仲“恍然心在历山阳”、刘弇“夫子故家本山阳”、张耒“知君过我山阳居”、喻良能“且有山阳宅一区”、喻汝砺“拟向山阳买白菜”、杨万里“已近山阳望渐宽”、丘葵“闻道山阳曾好隐”等;金代诗人李俊民“自古山阳景佳处”、元好问“十年来往山阳道”以及“太行醲秀在山阳”等;元代诗人杜瑛“山阳暮雨竹成林”、仇远“月明倦听山阳笛”、张雨“笛声凄断山阳”、郭钰“吹笛山阳月满襟”等;明代诗人袁凯“山阳城中细雨”、王恭“偶作山阳会”、胡俨“闲来拟结山阳社”、王绂“为公种树家山阳”、黄省曾“秉耒山阳愧隐沦”、卢楠“结庐近山阳”、李攀龙“可能容易入山阳”、欧大任“山阳即此地”等;清代诗人马朴臣“山阳往会不堪思”、杨方立“重到山阳寻旧梦”等;近现代诗人郑文焯“问山阳旧侣”、李炜“哀笛山阳几度秋”、谈印梅“怕过山阳旧里”、赖绍尧“吊古山阳余故宅”、林朝崧“思旧山阳无限悲”等;当代诗人则更多,如焦作本土诗人张丙辰“千年美誉播山阳”、郭永亮“丽赋清辞说山阳”、刘晓红“山阳处处有乡柔”、孙香林“憾走山阳梦”、侯思亮“笛声不应断山阳”、吴建军“吾欲往寻山阳地”等;外地诗人山东徐焰“似听山阳笛奏响”、陕西王霏“何处山阳笛”、湖南黄建香“山阳笛歇意多违”、江苏王婉敏“一丝惆怅山阳笛”、浙江曹云霖“从今难赋山阳笛”、上海陈曦骏“山阳笛里故人远”等都对山阳耿耿于怀。
可见,古今诸多诗人均因“山阳无俗物”,故“山阳契侣,则命驾朝趋”“夫清风动驾,谒阮籍于山阳”“直至山阳之坐”“自得山阳之气”。名士风范、隐士风流的“山阳之气”是多么高雅的脱俗之气,“山阳之坐”是多么恣意纵情的人间欢宴,“谒阮籍于山阳”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自驾游,“山阳契侣,则命驾朝趋”是规模多么宏大的自驾游盛况。而这一切,均是因为“山阳无俗物”。
今天,焦作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我们相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必会“绿竹忽再荣”,重塑“山阳之气”,让中外游人重沐“山阳清风”、重温“山阳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