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曰:“述(1)而不作,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译文】
孔子说:“只是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热爱古代文化,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评析】
本章体现了夫子对上古文化的尊崇及守护态度,也是他人生写照的自谦之辞。
(1)述,指传述。
(2)窃,指私下。
(3)老彭,指殷商时期的彭咸。《大戴礼记》中将他描述为“善于述道以行政”的贤大夫。东汉经学家包咸也说“老彭,殷贤大夫,好述古事”,这与夫子的“信而好古”如出一辙。
夫子一生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遗产,被孟子称之为“金声玉振”的集大成者。一句谦虚的“述而不作”,显然不足以表达他的丰功伟绩。《礼记·中庸》里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说夫子遵循尧舜之道,效法文武之制,这是他“信而好古”的明证。夫子相信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理。《八佾·第三》篇里,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代的礼乐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代,才有了今天的繁盛局面。与此同时,夫子的忧虑也显而易见,自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礼乐不兴,各诸侯忙于征战杀伐,致使西周时存有的大量文献典籍也在连年战乱中丧失殆尽。他不无痛心地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夏代的礼仪,我大概能够说出,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为证明;殷商的礼仪,我大概能够说出,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为证明。”又说:“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是由于两个诸侯国现存文献不足的缘故,如果文献充足,那么我就能讲得清楚。可见,夫子已经迫切感受到古代典籍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断层问题,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将抢救及整理古代文献作为终身使命。他更希望通过自己和弟子们的努力,使得天下重回到礼乐文明的秩序中来。其中最大的成就,是他晚年归鲁之后,依据自己多年的心血重新修订六书,即删《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修《春秋》。
(第1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