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七旬老人
退休生活乐呵呵
本报记者 梁智玲
书法、绘画、二胡、唢呐、表演……这些兴趣爱好,让范玉军老人的退休生活“不识闲”。退休后,他开始自学才艺。十几年来,他除了收获厚厚一摞证书、各种各样的会员证外,还收获了乐观的心态、健康的身体。他逢人就说,丰富充实的退休生活,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自己的退休生活赚了。
3月1日6时,范玉军如往常一样,洗漱好提着小水桶和大毛笔,走出家门来到市龙源湖公园,开始在地上写毛笔字。写完一小桶水,再锻炼一会儿身体回家,一天的生活正式开启。“一整天忙忙碌碌的,为了兴趣爱好,我一刻也不闲着。”他说。
范玉军今年72岁,退休前是一名监狱干警。自退休后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计划、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一定不能让自己闲下来,生活安排得越丰富多彩越好。”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由于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刚退休的他积极发挥余热,在焦作师专保卫科“重新就业”。整日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相处,他感觉自己还年轻,坦言“自己也上了几年大学”。工作期间,他自学了美术、二胡,闲暇之余到教室里“蹭课”,和学生们交流专业知识。“越学越上瘾,一天不学习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缺了点啥似的。”他说。也是从那时起,他对美术、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在范玉军家里,墙壁上挂满了书画作品,桌子上、柜子里、地板上堆放最多的也是书画作品。他说,这些年也没请教过老师,全凭自己摸索、练习,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书画,随时随地都能开始练习。记者采访时,范玉军的老伴儿开玩笑地说:“他已经到痴迷的地步了,啥也不管、啥也不问,心中只有书、画、二胡。”
在范玉军眼里,别人丢弃的废纸箱、包装纸,都是能拿来练习书画的珍宝。他在一卷十几米长、1米多宽的包装纸上,写满了毛泽东诗词;他还把一个一人多高的冰箱外包装纸箱当成画布,画满了画……记者问:“这么大幅的作品,完成一幅需要多长时间?累不累?”“少则半天,多则好几天。”范玉军说,“我把客厅的桌椅都挪开,蹲在地上写、弯着腰写,快乐得很,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这些年,他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书画展,每每听到称赞声、或是拿回来了获奖证书,他都会高兴很久。他说,这是一笔精神财富,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成就和幸福。
说了这么多,你可千万别认为范玉军只“痴迷”于书画。家中保存的满满一盒“会员证”,是他多年坚持不懈的印证。其中有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证、焦作书法家协会会员证、焦作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证、焦作市文艺家会员证,还有焦作市影视城影视演员俱乐部会员证。说起焦作市影视城影视演员俱乐部会员证,范玉军有一段美好的回忆:“退休后,我在影视城当了好几年群众演员,参演了好几部电视剧,劳累是一定的,但收获的快乐也很多,还学到了很多东西。”翻开会员证后面的参演影视拍摄记录,记者了解到,他参演了《春秋祭》《西绝秘史》《传奇》等影视剧。如今,他经常翻看当时留下的剧照,每次回忆起当时拍摄的情形,都满怀欣喜。
学习乐器,也是范玉军丰富退休生活的一个习惯。家里客厅的一角,被他称为“音乐角”,二胡、唢呐等乐器以及相关的资料、书籍都放在这里。因为乐器,他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他们经常相约在一起切磋提升、聊天解闷。“这些爱好既陶冶了我的情操,也让我学习了知识,还帮我结识了朋友,真是一举多得。”他说。
上图 范玉军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
■记者手记
老有所乐生活新
□梁智玲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自然面对,找到新乐趣、开启新生活很有必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步入老年后,或多或少会出现失落感、孤独感。老年人该如何愉快、充实地享受老年生活,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呢?
让老年人继续学习新知识,在“学中乐、乐中学”,不失为一种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好办法。范玉军为大家做了榜样,积极乐观的心态、丰富多彩的生活,很有感染力。
实现老有所乐需要老年人自己调整心态,也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为老年人搭建更多、更适合的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平台,非常有必要。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支持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我们相信,老年人主动找乐,再加上社会关注,会有越来越多老年人“老有所乐”,过上新鲜有趣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