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1)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2)也。”
【译文】
宰我问:“有个仁德的人,假如告诉他‘井中有仁’,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君子可以往求仁德,却不可以被陷害;可以遭受欺骗,却不可以被愚弄。”
【评析】
本章表明夫子对仁者的态度,可欺不可辱。
(1)逝,指去往。
(2)罔,表示迷惑,这里引申为愚弄。
宰我位列“四科十哲”中言语科第一,在求学过程中因为大白天睡觉而受到夫子的严厉批评。但总的说来,宰我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既聪明又调皮的另类弟子,凭借自己善辩的口才,经常与老师展开论辩,有时候搞得夫子都有些理屈词穷。
本章里,宰我之问明显带有恶作剧的成分。因为井里有仁,按照这个逻辑,一个仁德的君子如果不往井里跳,就表明他不爱仁;如果跳入井里,就会身陷其中,不能自保。所以,回答这个问题跳或者不跳,都中了宰我的圈套。夫子何等智慧,一眼就看出这是宰我在耍心眼儿,开涮老实人。他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以反问的语气敲了这个自作聪明的弟子,告诫他,君子不可以被愚弄。
后来,孟子给弟子万章也讲了同样的道理。他说,从前,有人送给郑国大夫子产一条活鱼,子产舍不得吃,就让管理鱼塘的人把它养在池子里。那个人嘴馋,竟把鱼煮来吃了,回报子产说:“鱼刚放入池塘时,它很不适应,但过了一会儿就摇着尾巴游动起来,一下子便游得无影无踪了。”他描述得有模有样。子产听后说:“它是去了该去的地方啊!”那个人出来后,得意地说:“谁说子产智慧呢?明明我已经把鱼吃了,可他还在说鱼去了它该去的地方!”讲完故事,孟子总结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君子光明磊落,信任别人,一些小人就会利用合乎道义的方法来欺骗他,但不能用不合道义的方法来愚弄他。
(第135期)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