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5:周末·人物
2023年01月20日

聂海洲:

面朝大海盼花开

□布财勇

青春年少时,他想成为一个文艺家,练钢笔字,入文学社、办文学小报,写诗歌、散文、小说,放飞青春梦想。步入社会后,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笔耕不辍,钟情翰墨砚田,热心开展各类书画活动,为我市文艺事业贡献光和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阳区文联副主席聂海洲,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书写着自己绚丽多彩的艺术人生。

师从名家学硬笔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是庞中华的铁杆粉丝。”聂海洲说。聂海洲1971年在焦作出生,父亲系焦作市煤炭公司一名中层干部,喜欢琴棋书画,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他的姥爷任青一是一位革命老前辈。从聂海洲记事起,姥爷就教育他多学知识,要有一技之长,长大后报效社会。

1989年,受庞中华硬笔书法影响,上高中一年级的聂海洲报名参加了庞中华在郑州总部开设的中华钢笔函授中心第二期学习,一月邮寄一次作业,老师批改后再邮寄回来。为了学得真本事,这年夏天,他和同学一起乘车到郑州拜访庞中华老师,结果庞老师不在家,他俩就直接找到函授中心的老师请教。当时庞老师的两位学生,现为焦作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文海和现为焦作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张为民接待了他们,看了作业后,两位老师给予了认真点评并亲笔留言。

硬笔书法临帖为要。为了记住帖形,每天晚自习下课后,便是聂海洲的练字时间。那时候,他的课桌上常放着一摞纸,他总是抓住时间就练上一笔,有时一个月下来就用去了两瓶墨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他加入河南省硬笔书法学会。

1990年,聂海洲考上大学后,更加执着练习硬笔书法,书法技艺突飞猛进。他的作品1992年荣获第三届河南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书法类三等奖,1993年入选《中国硬笔书法家名人辞典》并获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封龙山杯”全国青少年硬笔书赛三等奖。

1993年,聂海洲大学毕业参加全市人才招聘会时,当时市国有大型企业耐火材料一厂负责招聘的人员看到了其硬笔书法后有些不敢相信,请他现场书写验证,并把他直接录用到厂长办公室任秘书。

那时候,还没普及电脑和打字机,只能手写材料,这在无形中给他提高书法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他的硬笔书法也日渐炉火纯青。

1994年,聂海洲参加《人民文学》全国文学笔会,入选《当代书法家大辞典》(河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入选《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精英》(安徽美术出版社)。聂海洲的作品先后获庆祝中国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大展书法组一等奖、“魅力南浔杯”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成人组优秀奖、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入展奖。

硬笔功成学毛笔

进入大学后,聂海洲报名参加了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书画班。这次的书画班也成为他学习毛笔书法的分水岭。这缘于他每次练习毛笔字后的一段时间里,再拿起钢笔,不管怎么写都很顺畅。刚开始,他百思不得其解。蔡邕《九势》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他分析,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都是把汉字作为表现载体,毛笔书法以其书写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表现千变万化,姿态万千。可以说毛笔书法写得好,硬笔就不会差,但都必须遵循汉字书写中的笔顺、笔意、结体、布局等要求。

因此,要想把书法练好,仅仅练习硬笔书法是不够的,必须从毛笔书法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因此,聂海洲选择了一条与传统练习书法略为不同的方法,即先用硬笔临帖,初步掌握汉字的结构和章法后,再用毛笔进行书写。他先后临摹了钟绍京的《灵飞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米芾的《蜀素帖》等,努力掌握毛笔书法的要领。

2005年4月3日,聂海洲的毛笔书法作品入展了《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这对于从硬笔书法转向毛笔书法的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也让他更加坚定地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米芾曾谈到:“一日不书,便觉思涩。”从那之后,只要有空闲时间,聂海洲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练习毛笔字,有时候一练就是一天。工作之余,他就用电脑或手机反复观看古人碑帖,心摹手追,时刻关注当代书坛动态,收集有用信息。

毛笔书法博大精深。在醉心书艺的同时,聂海洲也十分注重书外的功夫。所谓书外功夫:一方面,他购买大量碑帖和理论书籍,参观了北京、西安等著名书法古迹,求教名师,广交益友,汲取古人书法精髓;另一方面,又广泛涉猎文学、音乐、绘画等知识,以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艺术综合素养。

服务文联搞文艺

上高中时,聂海洲曾和一位好友同编一本名为《劲风》的文学小刊物,两个人自己征稿、写稿、排版,用楷书复写出来,再画上插图,常常忙到深夜,有时甚至到天明。看到刊物在同学中传阅,他们感到十分欣慰与充实。

多彩的大学生活,让聂海洲的文学梦想得以放飞。他涉猎了更多的文学知识,在散文、杂文、小说、诗歌创作等方面进行探索,他写的《关于校园文学的一点思考》于1992年刊登于《溪流》第十期,诗歌《岳飞》、《可笑的墓碑文字》等入选《散文诗》、《诗刊》、《焦作现代诗歌大展》等。

2002年,聂海洲所在企业不景气,他先后到山阳区建委、山阳区城建监察大队任秘书,2007年先后任山阳区档案馆馆长、山阳区农机局纪检组长、山阳区城管执法大队副队长。变动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聂海洲对艺术的初心,无论工作再忙,都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追求。

聂海洲说:“追求书艺的过程,就是人格修炼的过程。”即使频繁的工作调动,他依然勤于练习,持之以恒。在日益精进中,2013年,他的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乌海杯”当代国际书法大赛、“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等7个国家级大展,先后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百佳奖以及河南书协举办的翰墨中原·河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率性风雅——河南省行书作品展等15项大奖。

2019年10月,聂海洲和另一位同志作为山阳区文联成立筹备组的负责人,从山阳文联章程(草案)、文联委员的选定、领导讲话、会议议程等一系列工作细致做起,保证了山阳区文联首届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顺利举行。在本次大会上,他当选山阳区文联兼职副主席。2021年4月,他又当选山阳区文联专职副主席。

无论兼职或专职,正如聂海洲期盼的那样,文艺工作者有了“家”,内心会无比激动,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山阳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搭建好舞台。

聂海洲积极申请创建“山阳区文联”微信公众平台,为文艺爱好者发布诗歌、散文、小说以及绘画、书法、宣传视频等文艺作品。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山阳区文联与山阳区文旅局、山阳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翰墨颂党恩丹青绘山阳”书画展,以100幅书画作品传递共筑中国梦的新风尚、正能量。山阳区文联举办了“诗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诗歌朗诵会,以实际行动向党献礼。山阳区文联组织文学爱好者以“根在沃土感念党恩”为主题创作散文、诗歌30余首;组织创作歌颂共产党的歌曲《红船》《那一天》《方向》,创作了歌颂山阳大地的歌曲《文墨山阳》,创作了抗洪歌曲《中国脊梁》和歌颂白衣天使的抗疫歌曲《爱的力量》《爱的光芒》等;围绕山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组织文学爱好者在山阳故城举办“山阳夜话”“桂花树下”诗会活动。山阳区文联每年组织书法家开展“写万福进万家”义写春联公益活动,多人分批次深入基层义写春联3000余副。聂海洲同时积极参加市文联、市书协举办的“文艺轻骑兵”、写春联送福字等文艺志愿活动,多次荣获“全市优秀文艺志愿者”称号。

聂海洲说:“文艺浸透了我的梦想,书法浸透了我的心血,山阳成就我的事业。”他动情地在《山阳,那阳光灿烂的地方》这首诗中写道:“山阳,今天汇聚我们的合唱,那就是山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号召与坚定如一的意志,旗帜飘扬,克服疼痛恐惧与战胜一切冲破荆棘的勇气,那是飞的起来的风筝,春暖花开在我的阳台之上。”

左上图 聂海洲。

本报通讯员 张志勇 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