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B05:周末·咱爸咱妈
2023年01月20日

欢欢喜喜过大年老人谨防意外伤

本报记者 梁智玲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春节热闹、欢庆的气氛,大家都感受到了。每年春节期间,总会有人因沉迷于过节的喜悦而忽视了健康,烧烫伤、异物卡喉、摔伤、酒精中毒等意外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这些伤害如果发生在老人身上,后果更为严重。本报提醒老年朋友们,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同时,要谨防意外伤害。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准备了一桌好饭。春节团圆,老人少不了在厨房里忙活。春节做饭时,被热气、热液烧烫伤的现象十分常见。虽然时隔一年,市民杨先生回忆起去年春节炸丸子的情形,仍心有余悸。因为油温过高,他的额头被溅出的热油烧了一个大泡。“当时没觉得疼,第二天竟然出现水泡、红肿,后来还退了一层皮、化脓了,不得不去医院处理伤口,差不多一个月才好。”杨先生说。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厨房里遇到过烧伤、烫伤的情况,情急之下,大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些人还会随意在伤口处涂抹一些酱油、牙膏,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会继续刺激创面,增加感染机会。

如果遇到烧伤、烫伤,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果烫伤面积不大,应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并坚持20分钟以上,以收缩毛细血管,减少水肿、止痛。如果有附着衣物等,要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外衣。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不要强行剥离,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张绍均说,一般开水、蒸汽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完整的皮肤不易发生感染。如果烫伤较为严重,可在家中正确处理后,用干净的布将伤口保护好,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鱼刺卡喉是春节期间各医院急诊科较为常见的病例。在民间流传很多治疗鱼刺卡喉的“偏方”,比如喝醋、大口吞饭等。其实,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还有危险性。几口醋不能软化鱼刺,大口吞饭可能会把鱼刺推向咽喉深处,严重时甚至会刺破气管、血管,造成其他伤害。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先让家人压住舌头初步检查,如果鱼刺被卡的位置较浅,可用镊子取出;如果位置较深,请尽快去医院处理。

春节期间,亲友欢聚,大家在一起享受美味的同时,切莫忽视食物中毒的风险。很多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节俭成为习惯,隔夜菜、甚至存放很多天的剩菜总会被再次端上餐桌。其实,寒冷的冬天细菌也会滋生,使饭菜腐败变质。“食物中毒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导致休克。食物进入胃以后,不会立马被消化,更不会被迅速吸收,所以这段时间堪比抢救的黄金时间。”张绍均提醒,如果发现有食物中毒的症状,应先拨打120,然后立即催吐。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意识不清等情况,先不要对其进行催吐,以防出现呕吐物倒吸引发窒息,应当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和远方的子女团圆是这个春节最重要的主题。推杯换盏、通宵畅聊,儿孙绕膝、喜上眉梢,在全家团圆的同时,自然少不了几杯好酒。对不胜酒力的老年人来说,酒精中毒也是春节期间不得不防的意外伤害。

张绍均说,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因身体各项生理指标较为“脆弱”,酒精中毒后引发关联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会成倍增加。

喝醉酒后,身旁最好有人照顾,注意为其保暖,还要防止因醉酒引起的摔倒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醉酒呕吐之后造成的气道窒息,如果醉酒后昏睡,应使其保持侧卧位,防止随时可能会产生的呕吐行为。如果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心慌胸闷、呼吸异常等酒精中毒的现象,家属应马上拨打120,千万不可大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