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孝家国情
——道德楷模王春来五十年行孝日记
作者简介:
王春来,作家,一级警督。照顾瘫痪的父母12年,发明照顾老人的护理工具数十件(目前收藏于孝道博物馆),被誉为“造器孝亲”的当代著名孝子,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忠孝两全的不凡人生。
其曾获得“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等荣誉称号。
我看到枪炮声中父亲率先冲到日本鬼子炮楼前的石碑下,鬼子一梭子子弹将半尺厚的石碑断成两截,父亲暴露在鬼子的枪口下……
我看到在漆黑的深夜里,父亲发现一队敌军悄悄地摸来,他一人架机枪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战利品有醒目的12个草帽……
我看到大别山上父亲一直在重复着一句话:“突出包围,狭路相逢勇者胜!”
黑黑的窗外,朦胧的天地一片白雪茫茫,雪中我看到壮年的父亲牵着我的小手在雪地奔走、嬉戏。
窗外,天地一片白茫茫……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将定格成永远——不,“爸爸,我不让您走!”
●今 悟
当年父亲的战友来我家对我说:“你爸爸能活下来不容易,他是战场上的英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的英雄情结源自父亲。爸爸真要走了,我泪流满面,无法相信生离死别的情景要落在我的身上了。
12年后,我的孩子问:“爸,我胆小,恐怕当不了英雄……”我对孩子说:“英雄是锻炼出来的。孩子,爸爸也胆小,在那个风雪交加的黑夜,恐惧中爸爸想起你爷爷在抗日烽火中从容面对死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爷爷不惧怕死亡,因为你爷爷是英雄,爸爸要当英雄,心里就不怕了。孩子,你也能当英雄!”
二四四 小灯里的希望
2008年1月11日
医生说依据父亲的颅压决定是否手术。
我想观察父亲的颅压,可是怎么观测呢?我问护士,护士说要穿刺脊髓。
我问有没有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护士说,表面看不出来。
我又问大夫:“怎么样发现我父亲的颅压高了呢?”
大夫说:“颅压在坚硬的脑壳内,怎么能看得出?”我又问其他护士,她们都说看不出颅压。
我急了,问大夫:“那你们怎么知道病人颅压情况?如果观察不出来,岂不耽误治疗?”
大夫只是说耽误不了。
我不死心,每天观察大夫如何检查父亲病情,发现几乎所有大夫都要观察父亲的瞳孔。
于是在晚上人少的时候我故作随意地问值班大夫:“颅压与瞳孔有关系吗?”大夫说:“有关系,瞳孔变大说明脑疝形成,有脑疝的原因肯定是颅压高。”
我恍然明白了。
我从大夫那儿了解到,七天是颅压高峰期,过了七天,颅压开始下降,手术的几率也将开始减少。
外面,“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雪中我步行两个小时,才买到了一只便于携带、光线又柔和的小手电。
我时刻观察着父亲的瞳孔。
●今 悟
父母在医院抢救,我在默默地配合、问询。尽管大夫嫌我烦,嫌我问题问得太多,但是我有责任,因为儿女是父母生命的最后防线。
12年后,我的孩子问:“爸,您参与爷爷、奶奶的治疗合适吗?”我对孩子说:“当年爸爸从家属的角度尽力参与治疗,你看,在治疗方法上,医生不是总让家属签字决定治疗方案吗?家属不了解情况怎么签字?家属参与治疗不是合适不合适,而是要想办法参与。”
(未完待续)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