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8日
雪映故乡点点红
□郝 军
在我的印象里,老家院落中那株红梅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傲然开放,凛冽寒风中带给人们是意外的惊喜。那原本要到二月才缤纷绽放的红梅,竟然不自觉乱了方寸,提前孕苞开花。这时候,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诗:红梅已经开了,春天还会远吗?
故乡的春雪映红何止梅花呢?最真切、最热闹当属春节那场红了。红色的对联,红衣的鞭炮,橘红的灶口,亮红的灯笼,红红火火的供销社,彩灯映红的大门楼,无不给故乡的春节增添了祥和如意的气氛。
其实,在我的故乡春节期间,红色是最基本的底色和主色,是美好吉祥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的期望,企盼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如意吉祥,一天更比一天好。
今年的小年前夕,虽天降大雪,但依然是娶亲嫁女的好日子。一时间,或车马披红,或张灯结彩,或笑脸相迎,或红包奉送。有一户按照传统风俗举办婚礼的人家,迎亲的队伍身着红色的彩衣,举着“奉婚”“迴避”的红色告示牌,簇拥骑着披彩挂红骏马的新郎官和坐着大红轿子的新娘,一路上兴高采烈地吹吹打打向男方家的方向进发。主家屋里各个房间,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囍字贴满堂。大门小门红对联,衣裤鞋袜均着红。大红婚纱盖头红,红烛红枣摆桌头,红红爆竹震天响,锣槌红绸迎风狂……
对门那户是当年结婚、当年添子的人家,那可谓是喜上加喜。街坊邻居纷纷来家祝贺,有送红包的,有送红鸡蛋的,有送红布料的,有送米面的,所有礼品上都附有写着吉祥话的红布条,祝愿小宝宝健健康康、快乐成长。
恰巧街坊老郝家在为小宝贝过一周岁生日,家人们最愿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抓红”,期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把纸笔、玩具、印章、钱币、算盘、布料等东西在孩子面前一字排开,每一件都用红布红头绳捆紧扎好,让小孩子随便抓,抓到哪样是哪样,讨个好兆头。
孩子稍大,家长都爱给宝宝穿上一个红肚兜,那可是大人们给孩子请来的人生最早的“护身符”,护佑孩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记忆中,依然记得家乡那位漂亮灵动的小女孩,掏了一毛钱买来了一根红头绳,把头发扎成两个羊角辫,走起路来,一蹦一跳,一晃一甩,俏皮可爱。50多年过去了,每逢下雪时节,我好像感觉她就站在雪地里等我,红棉袄,红绣鞋,红头绳……那是我青春年少绯红的梦,也是我最初的爱恋。
小年的下午,我来到龙湾巷的院子里清扫积雪,发现有一盆玫瑰花竟迎雪开放了,开得是那么热烈、那么奔放,它可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花,跳跃着一团团尽情燃烧的火焰。我敬佩它热烈大胆、天真烂漫的追求,敬佩它善良坦诚、淳朴自然的付出,更敬佩它傲视冬雪、不惧严寒的品格。
我的故乡,还是一块充满红色传奇的地方。1937年秋天,盘踞在济源的日寇,为了打通通往古都洛阳的通道,竟派了近万人的部队向军事要塞、孟州最高地五龙庙冢发起了十几次最猛烈的进攻,火光燃红了半个天际,我抗日战士英勇不屈,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人弹尽粮绝壮烈就义。鲜血染红了故乡的每一寸土地,英雄的事迹照红了故乡的树木岭丘。泱泱碧血,壮我山河;巍巍五龙,扬我国威。每一名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弯的脊梁、不倒的长城!
近几年,我的故乡继续被红色传承着。救助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文化扶贫,老百姓得到了不少红利和实惠,扶贫给故乡群众扶出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这种红,是一种特别的红;这种红,是党旗红,是信仰红,是希望红;这种红,红在新时代,红在新时期,红在老百姓心中;这种红,红得耀眼,红得幸福,红得长久。这所有的红加起来,就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感召力、向心力的中国红!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jzwbxq@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