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2日

记忆犹新的劳动课

本报老年记者 侯思亮

整理刚上一年级小外孙的书包,翻到了装在书包里的课程表,细细看之,一节劳技课清晰地映入眼帘。于是,在为学校点赞的同时,也回忆起我小时候上劳动课的点点滴滴。

时间往前推半个世纪,我也是上小学的年龄。那时,我们每周上6天课,每星期都会有一节劳动课。学校会根据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劳动内容。比如高年级同学,一般会安排到学校的田地里干些锄草、松土、施肥、收种庄稼等较为复杂的农业劳动,间或干些其他杂活。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就被安排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如搬砖、拔草、打扫校园卫生等。学校还会安排我们低年级的学生外出捡拾牛马等牲畜的粪便,每两人一箩头,大家自由结合。

劳动课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能见到三三两两结伴的小学生扛着铁锨、笤帚,抬着箩头在拾粪,也成为那个年代特殊的风景。

因为这一天下午同时外出拾粪的同学较多,要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大家各想其法,各用其招,印象较深的一次是我与一位同学结伴,在责任感的驱使下,选择到山间的道路上捡拾,想着能较快完成任务。谁知上山后才发现事与愿违。不甘心的我们就一直沿路向大山深处走去,结果虽然完成了任务,但返回的时候迷了路,最后还是凭着记忆走了出来。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让父母担心不已。那一年,我们还不到10岁。

之后,随着一年年长大,我们的劳动课内容也逐渐转向体能、耐力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劳动上来。平时学校也会组织我们深入农村,请有经验的农民伯伯指导我们认识麦子、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了解它们的栽培技术和生长规律;有时也会组织我们到附近的工厂,参观工人叔叔在车间的工作场面,增强我们对工厂的感性认识。

倏忽之间,半个世纪在时光的长河里如白驹过隙般了无踪影。一同了无踪影的,还有我们的豆蔻年华和纯真的笑脸、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课程表上的劳动课。虽然现在的劳技课与我们那个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社会风尚。

50年前的劳动课,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镌刻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温暖着我们的回忆。感谢那个时代每周一次的劳动课,让我从小领略到了劳动受人尊敬、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改变生活的意义,也让我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