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3日

蔡建国:

忠孝传家润笔锋

□布财勇

两岁时,他被父亲从郑州送回焦作,过继给了伯父;青春年少时,他参军入伍并考上军校,即将毕业时却因健康原因被迫退学;从企业下岗后,他创办养牛场,生意正红火时,又因我市重点工程建设而停办……面对命运多舛、诸事不顺的境遇,他不负韶华,勇毅前行,在书法创作上孜孜不倦,集“孝行于家,忠施于国”的家风和“重在法度,一脉相承” 的书风于一身,成就了一个别样灿烂的人生。他,就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焦作荟文书画院副院长蔡建国。

携笔从戎未建功

“蔡建国老师笔法纯正,不受时风影响。”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阳区文联副主席聂海洲对蔡建国书法的评价。

蔡建国的书法风格,与自身经历有一定关系。他从小就喜欢书法,由于作业字体俊秀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这也成为他练习写字的动力。

1979年12月,高考两次失利后,蔡建国决定当兵,报效祖国。征兵动员时,他积极报名,天随人愿,很快他就成为了一名军人。

部队驻地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北河店,当时这里非常荒凉和贫困,一日三餐,要吃两顿窝窝头,与在家的日子无法相比,蔡建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身高1.65米,体质瘦弱,每天早上需要跑步做操,加上其他体能训练,他都咬牙坚持下来。

由于蔡建国高中毕业,写字又好,连队让他担任报道员,后担任连队文书,采写的报道曾刊登在《战友报》上。但他内心还有着更高的目标,每天晚上利用部队熄灯时间,加强文化课补习,为考取军校作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蔡建国考入石家庄陆军学校步兵指挥专业。眼看他军校快要毕业时,身体突发疾病,导致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只好告别心爱的军营。

1984年12月,蔡建国转业后,分配到市水泥厂保卫科工作。工作之余,他又拿起课本复习,于1985年考取市公安干部学校进修,也算圆了他的求学梦。

1987年7月,蔡建国重返工作岗位后,仍坚持业余练习毛笔字的习惯。遇到好的字帖,都会毫不犹豫买下来。“这些年来,光花费在买字帖上的钱不下1万元。”他自豪地说。

辛苦养牛意外生

“书法陶冶性情,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让我以平静的心态修复内心的烦躁。”蔡建国说,他向笔者讲述了一段艰难的创业经历。

1999年,由于环保要求,蔡建国和同在水泥厂工作的爱人一起,双双下岗。

2000年,蔡建国敏锐地发现,我市大力推行秸秆禁烧,各方面都在为综合利用秸秆寻找出路。于是,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养牛业成了他的创业目标。

场地选好后,蔡建国找亲戚朋友担保,解决了一部分贷款,但还有一些资金缺口。当时的山阳区恩村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得知情况后,以个人信誉担保,又为他解决了33万元的贴息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01年资金到位后,蔡建国带领职工用半年时间建起了一座4500平方米的高标准牛舍和4个可以储存1万立方米的秸秆青储池。

为了掌握养牛技能,蔡建国每天吃住在牛场,与饲养员一道研究饲养,了解牛的习性,逐渐成了养牛方面的行家里手。

2002年,蔡建国的公司分别被市里评为“十佳企业”“焦作市青年养牛基地”。他本人也先后被省里评为“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百佳创业新星”。

然而,正当蔡建国大展宏图时,市太极体育中心开工建设,他的养牛场被迫关停。面对市里的重点工程,在赔付过程中,他顾全大局,作出了重要让步。

笔耕不辍治心病

拆迁过后,蔡建国每当回想起创业的艰辛,想到经济上的损失,内心就会无比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借酒消愁,思想钻进了死胡同。

“我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出现了问题。”蔡建国说。此后,他经常拿起毛笔开始一遍遍临帖,在练字中忘记烦恼。半年后,借助书法练习,他治愈了自己的“心病”。

2012年,在朋友的劝说下,赋闲在家的蔡建国参加了我市老干部大学书法培训班的学习。上课期间,他从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参加书法培训班的同时,蔡建国还虚心向书法同道学习。由于参展事宜,他与山阳区文联有了接触。每次送参展作品,他都主动请区文联的老师给予点评。

“我与蔡老师接触不多,但每次见面都感觉他谦逊低调,不事张扬,对书法艺术好学执着,用笔多取法赵孟頫,行笔认真,结体谨严,平和安稳,字如其人。赵体书法形意结合,仪态优美,笔画精熟,既传承‘二王’之脉,又开一派新风,如果蔡老师继续上下深研,综合审视,书艺定会不断提升。”聂海洲这样评价蔡建国的书法。

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我1961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两岁时,父亲看四伯膝下无子将我过继给伯父。”蔡建国的自我介绍,揭开了他的坎坷身世。

翻开《恩村志》,书中这样介绍蔡建国的父亲:蔡忠田(1926.8-1990.9),恩村二街人,1947年参军,1948年火线入党,历任班、排、连长,英勇善战,在轰轰烈烈的解放大西南战役中立大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49年12月10日,为感谢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卓越贡献,家乡人民敲锣打鼓,把“人民功臣”的牌匾悬挂在他家大门的门楣上,以示褒奖。

他父亲蔡忠田从军近10年,后转业到郑州市服务公司任经理。在担任经理期间,蔡忠田继续保持军人本色,从严要求自己,把当时郑州市服务行业搞得有声有色。

蔡建国姊妹五人,弟兄三个,他排行老二。“上小学时,一次我与同学吵架,同学骂我是‘要来的孩子’,当我回家求证后,就想离开这个家,但又无处可去。所以,我恨亲生父亲抛弃了我,这成了我少年时期的一个心病。”蔡建国说。漫漫人生路,他对伯父伯母养育之恩的感念,慢慢超越了对亲生父母的思念。

家风书风共隽永

“天下父母哪有不疼爱子女的。但是,作为父母能把自己的骨肉过继给没有子女的兄长,这也是一种大爱。”蔡建国说,成年后,他渐渐理解了老父亲的苦心,并深深为老父亲的大爱精神所感动。

后来他对亲生父亲也有了一些了解。担任郑州市服务公司经理后,蔡建国的父亲不但严于律己,不沾公家一分钱光,不让子女在他所领导的系统去买便宜东西,以免背负“人情债”。蔡建国说:“父亲树立的好家风,慢慢渗透进我的血脉里。”

他也将伯父伯母视为亲生父母,从他懂事起,就不再让二位老人为他生气。

1993年,蔡建国所在的企业不景气,伯母身患重症。了解病情后,伯母说:“建国呀,娘都七十了,不要再给娘看病了。”然而,蔡建国四处借钱,在市人民医院给伯母动了手术。出院后,他和爱人精心照顾伯母,伯母又幸福生活了6年才离世。他对伯父的照顾更是精心周到,2020年的一年时间里,他曾10次送伯父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都是他一个人忙前跑后。2021年12月,伯父以97岁高龄去世。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蔡建国的大儿子蔡亚明,在市第十一中学上学时,有一天在路上捡了个钱包,就在原地一直等到失主前来认领。2005年高考时,蔡亚明报考的第一志愿是“海军飞行学院”,最后以优异成绩,并通过严格的体检与政审被该校录取。2011年毕业被分配到南海舰队,守护在祖国南大门的蓝天碧海上。

10多年来,儿子牢记蔡建国的嘱托,以爷爷为荣,情系碧海,建功蓝天,现在已升任飞行校官,实现了蔡家三代人从军报国的愿望。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是我崇拜的对象。”蔡建国说,赵孟頫提倡“师法古人”,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之为“元人冠冕”。这些年来,蔡建国以临赵体为主攻方向,躬耕不辍,成绩斐然。

2015年以来,蔡建国在书法艺术上屡有斩获: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书画临创大赛艺术奖”“第四届全国老年书画大赛王羲之书画风尚奖”“河南省第28届群众书展优秀奖”,入展“河南省26届群众书展”“中国老年书研究会楷书展”等。

“书法最讲究传承,家风亦如此。”蔡建国说。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他决心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上图 蔡建国。

本报通讯员 张志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