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05日

温热病与卫气营血辨证

本报记者 孙阎河

在中华传统医学的宝库中,关于温热病与卫气营血辨证的论述无疑是一朵奇葩。只是由于它们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相对较晚,虽然中医专家都对其耳熟能详,但是许多爱好中医的普通群众对其不甚了了。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军锋,请他谈谈这方面的知识。

张军锋介绍,温热病是中医的术语之一,一般情况下,中医把感染性热性病统称为温热病。古代对于热病多用温病概括,后人则认为热病轻的为温、重的为热,但实质上是相同的,所以温与热往往互称,又统称为温热病。其发病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初起时多见热象偏盛,而且容易化燥伤阴。常见的感冒、麻疹、肺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流行病,在中医看来都属于该病范畴。另外,温热病又分风温、春温、湿温、暑温、冬温等。对于温热病,中医多按卫气营血来辨证论治。

张军锋介绍,说到温热病与卫气营血辨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清朝的中医大家叶天士。叶天士出身中医世家,自幼聪慧过人,悬壶行医后,名盛天下,被誉为“天医星”。当时,尽管温病这一名称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但关于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缺乏系统的论述。另外,温病与伤寒虽然同属于外感疾病,但温病的治疗方法被归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并没有单独的论述。叶天士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上承《黄帝内经》和张仲景、刘完素、吴又可等诸家之说,不断探索和创新,并大胆脱离《伤寒论》六经论治的思路,另辟蹊径,把温病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依照《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创立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后来,叶天士的学生顾景文将他口述的记录整理成《温热论》,另一个学生华云岫将他的病案整理成《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系统记载了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为温病学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军锋介绍,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也就是说,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不断深入,病情就会逐渐加重。从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叶香岩就是叶天士,香岩是他的号,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样的中医大家,有更多的人传承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