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5日

长沟村的历史记忆

□吉怀儒 司良伟

长沟村,是沁阳市紫陵镇辖区一个不起眼的村庄。然而,从这里却走出了中共沁阳县委早期领导人马纪民,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开国少将马宁。《河南省沁阳市地名志》载,长沟村位于该市西北部13.5公里处,南隔沁河与柏香镇东乡村相望,东与西向镇的常乐村相邻,西与范村接壤,北与王庄村、赵寨村交界。沁(阳)五(龙口)公路由东向西从村北穿过。全村现有耕地80多公顷,有5个村民小组、近500户人家、1700多人,姓氏有司、李、马、贾、邓、南等。

古老的村落

据史料记载:长沟村始于宋朝。相传,宋时长沟村一带因山洪暴发,由西向东冲出一条长沟,沟里长年有水。有人发现水中有鱼及水产品可以充饥,就沿沟旁搭起草屋居住。随着社会发展与人口增多,形成了后来的长沟村。

长沟村东西长约1公里,最初人们按片居住,比较分散。为便于生产和联系,人们就由东向西将几片村落称为东庄、后庄、小庄、西庄。人民公社化后,东庄分为4个生产队,后庄、小庄、西庄各分为2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100多人。过去,庄与庄之间相隔一二百米,现已连成一片。

据老人们说,当时长沟村中间的河沟宽约10米,住在沟旁的人们一年四季除种地外,还利用空闲时间搞副业——捞毛纸。他们将麦秸秆、水草、枸树皮、废纸等原料,与石灰搅拌在地锅里蒸煮后,经过碾磨、撞穰、拧穰、拌浆、取张、压干、分张晾干等数十道工序后,生产出黄毛纸,几乎家家有作坊。这种靠手工生产的纸张柔软性好、透气性强,被作为包装中草药、食品及其他日常用纸。长沟村除捞毛纸外,还捞袼褙。袼褙较毛纸厚,一张一张摆放在地上晒干后,主要是妇女们用来做鞋样。新中国成立后,各捞纸户都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和生产队。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机械造纸取代了手工造纸,捞毛纸、捞袼褙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厚重的文脉

长沟村原来有贾氏宗祠(后庄)、司氏宗祠(小庄)、马氏宗祠和张氏宗祠、南氏宗祠(三宗祠在西庄),除司氏宗祠近年又复修外,其余几个宗祠均消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贾氏宗祠位于该村中部的后庄,始建于清朝年间,占地约2600平方米,坐北朝南,颇为壮观。大殿位于中间,门前有2个石狮子,正门两侧呈八字形向外延伸约20米,中间形成一个小广场;北边有个院落,分东屋、西屋,北门可以出行。后来,该宗祠曾为该村小学。在贾氏宗祠西南约100米处有“三仙奶奶庙”,当年也较壮观。记忆中,司氏宗祠西南边司世伦家老院门前,曾挂有清朝乾隆皇帝御赐的“司永侨大学士”匾额。现在,这些古迹已不复存在。

在长沟村,流传着清朝同治皇帝传旨旌表司家道之妻任氏的故事。该村北曾有一座清朝同治皇帝御赐的高3米多、宽1米的双龙头石碑,石碑正中雕刻“司家道之妻任氏贞节楷模”几个大字。当年,小朋友们常在碑前玩耍,听老人们一代代传说着该“贞节碑”的来历:早年,该村村民司家道在村南沁河滩经营着一大片桃园。该桃树品种好,成熟后的桃子味道鲜美。每当桃子成熟时节,无论官、民,还是路人,都能来桃园随意采摘和品尝,由此留下好名声。数年后,司家道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他的妻子任氏年轻守寡,不离不弃,靠纺花织布维持生计。她在伺候家中老人、教育子女的同时,仍像司家道在世时那样管理着桃园,学着司家道一如既往地奉献于他人和社会。对于任氏节孝双全、品德高尚的行为,当地官员秉承民意逐级上报朝廷,请求予以褒奖。朝廷对此极为赞赏,御赐双龙头石碑予以旌表。

历史的存在

长沟村和周围村庄的老年人,都知道长沟村村西有一道南北走向的“长村堤”,这也是长沟村几代人的面子工程。从前每到雨季,从太行山流下来的洪水汇聚到沁河堤根后,折向东流,冲毁庄稼和田园。长沟村及下游几个村庄深受其害。据《怀庆府志》记载,明朝晚期,客居常乐村的紫陵镇无业儒者牛腾奎出面,邀约长沟、常乐等村群众,筑起这道“长村堤”。

该堤由长沟村西修至王庄村南,南北约长1.5公里,底部三四米宽,上面2米多宽,高2米多,堤上有树。既挡住了西来的洪水,又保护了家园。随着涝河、安全河的开挖,该堤已失去原来的作用,成为一道挡风的屏障;更像一位历史的老人,向人们述说着曾经的过往。

由长村堤举目北望,看到的是王庄村;王庄村是由长沟村分出来的。明朝时,长沟村一王姓人家迁此定居而得名。王庄村原来归长沟村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王庄村自长沟村析出。

长沟村早年的“祈雨”活动,曾是独特的风景。旧社会,人们不懂科学,笃信神明,每当遇到困难时,多祈求神灵保佑和赐福。在怀庆府一带,旧有“祈雨”的习惯,村民大多集中在庙里上香祈雨,或抬着神像巡游祈雨,有的还到捏掌村“尧圣庙”舀回尧池水,祈求天降甘霖。但长沟村人的“祈雨”却很独特,他们不是在村里,而是去神农山紫金顶。因为长沟村的西庄与紫金顶南北正对,群众信奉大山上的神灵。史料记载,1934年6月,长沟村人举行了一次“祈雨”活动。他们抬着三仙圣母的銮驾,浩浩荡荡上山祈雨。虔诚的人们在紫金顶三天两夜,不停地上香、磕头许愿、读祭文和祷告,以求感动神灵下场透雨解除旱情。情之所至(也是阴错阳差),苍天终被感动,果然下了场透雨,庄稼获得大丰收。村里人还刻制两块“甘霖普降”的匾额,献挂于小北顶老君庙和大庙拜殿。

村民的奉献

长沟村人识大体、顾大局,积极为国家作奉献。史料记载:1945年4月初,沁北解放,八路军在各村镇驻扎。为支付军需,夏收前,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就地向群众借(征)粮食。当时长沟村250多户人家,政府借征小麦260石,平均每户150公斤左右;仅东庄5户人家就借征90石,占全村任务的三分之一。但村里人认为:政府征粮责无旁贷,这也是为打败日寇、消灭伪杂应尽的义务。所以,借征任务派出后,各家各户都把最好的小麦晒干扬净,按期如数送到行口粮库,圆满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夏粮借征任务。

1947年秋,为支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南下歼敌,需要在沁河长沟村至东乡段架桥,县政府一声号令,长沟村人积极响应、义不容辞,家家户户出劳力、献木料。木料不够,村里人忍痛扒了“三仙奶奶庙”,木料全部用于修建沁河桥。时值秋雨时节,河水不断上涨,全村劳力全员出动,在深及胸部的激流中打桩架桥。由于水深流急,一些刚打上的木桩被激流冲走了,他们就再打。在打桩架桥的同时,还为南下部队打造了10条大木船,以实际行动支援部队,受到南下部队指挥部和沁阳县民主政府的表彰。

长沟村南临沁河,村里人年年防洪抢险打头阵。特别是1982年秋,沁河涨大水,河水两岸平,形势严峻。全村劳力上大堤抢险,日夜坚持、严防死守在第一线,确保大堤无恙、群众安然度汛。

领袖的关爱

长沟村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在中共沁阳党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抗日战争早期,中共沁阳县委领导人是长沟村的马纪民,领导沁阳人民不屈不挠,与日寇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该村的有志青年纷纷走出家门,投身革命洪流。

从这里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开国少将马宁。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为空军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特别是马宁将军与毛主席风趣相会的一段轶闻成为世人的美谈(也被记入多种文献)。

在马宁任空军司令员的几年间,虽然与毛主席有过多次相会,但与领袖的初次相见意义非凡。那天,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成员。毛主席坐在书屋的中央,左边坐着朱老总,右后侧站着周恩来等几位政治局委员,参加会议的人员依次接受领袖的接见。马宁跟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的后面走进菊香书屋,当他向毛主席报告“我叫马宁”时,毛主席看着马宁笑着说:“哎,你姓马,我出个谜语给你猜,答个字好吧!”不等马宁答话,毛主席接着说:“这个字谜是,一边大来一边小,一边跳来一边跑,一边吃血吃肉一边吃草,你猜猜这个谜底是什么?”毛主席虽然说得很明白,让猜一个字,可在当时的情况下,马宁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加之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好回答说:“主席,我猜不出来。”毛主席看了看大家,笑了笑,也没有说破谜底(马宁后来明白,这个谜底是牢骚的“骚”字)。毛主席大家风范,用一个谜语拉近了与下属的关系,也流露出领袖对空军司令员马宁的赏识与厚爱。

从这里还走出了焦作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代主任南嘉禾,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对外经济合作部总经理司明茂,原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司明勋,原四川省自贡市机关党总支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司明玉等地方和军队的领导干部,他们也为长沟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长沟村还涌现出司明亮、司世和、司良明等11位革命烈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们是长沟村的骄子与英雄,更是长沟村人的自豪和骄傲。

上图 1995年秋,开国将军马宁(右)回长沟村看望乡亲。

(吉怀儒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