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04日

跑旱船

□安晓斯

冬天,生产队里没啥紧要事,二联队队长老乔就召集赵三、马五等人开会,地点就在生产队的马房。马房里拴着骡马牛驴,生着大煤火,牲口粪味夹杂着旱烟味,也不影响男人们说笑聊天。

豫北农村风俗,过年了要“行水”(泛指民俗表演在村里的大街上穿行)。一到冬天,各联队都要趁农闲准备节目,农历正月里到大街上一比高下。节目是各联队的脸面,谁都不想认输。生产队的仓库里存有米面粮油以及白菜、萝卜和大葱,就召集一帮能说会唱、伶牙俐齿的,在队里的马房院起伙做饭,集中排练。

二联队的传统节目是“跑旱船”和“怀梆戏”,对手是四联队的传统节目“舞狮子”和“四加弦”。

“跑旱船”起源于“刘胡子打鱼”的故事。民间传说,西汉末年,刘胡子在黄河上打鱼,王莽把刘秀撵到黄河岸边,无处躲藏,眼看就要被王莽抓住。刘胡子把刘秀接上船,刚划到河中间,一个恶浪打来,船身倾斜,刘秀掉进了黄河。刘胡子拼命把刘秀救起,自己却被河水冲走。后来,刘秀命人把刘胡子的故事编成小戏在怀宫演出,还做了个假船来表演。这就是“旱船”的雏形,相传下来就成了民俗节目“跑旱船”。

队长老乔不会“跑旱船”,也不会哼“怀梆戏”,但他好热闹、会组织,类似现在晚会的总策划,赵三、马五就是他请来的总导演和主要演员。

老乔蹲在马房里大煤火炕边的柳圈椅上,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用手指着赵三、马五。老规矩,我管大伙儿吃喝花费,算出工,你俩管排练节目,必须得赢过四联队那帮人。

往年,赵三、马五这两条“旱船”跑下来,能轰动整个沁水湾,俗称“赵半村”和“马一街”。害得四联队的演员喊哑了嗓、努断了筋,也很少有人去看“舞狮子”和“四加弦”。

说起来,这赵三、马五真是天生“跑旱船”的料,每年都能跑出新花样。乡村人,图个快活儿,拿“怀梆”小调儿说说唱唱、打情骂俏,要多地道就多地道,害得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捂着肚子笑岔气,还追着赶着赵三、马五看“跑旱船”。

“跑旱船”以划船表演为主,演唱时有“怀梆”小乐队伴奏。“旱船”由竹片、软木和彩绸做成,彩船加篷不加桅,分为船身、篷阁、桅杆、床帐。船身长八尺、宽四尺,两头尖、中间宽,呈鱼肚形。中间留了三尺见方的空洞,供演员站在里面操纵、表演,船身周围的黄布上画有蓝白水纹图案,桅杆用花布条缠着,上有各种彩旗,另有划船用的木篙、木桨。演员化装成传统戏里的小生、小旦、老旦、老生、小丑等。

农历正月初五是村里“行水”的日子,这赵三、马五的“人来疯”劲儿上了,能说会唱会表演,心细胆大脸皮厚,村里啥歪门邪道的事儿,他们都能编成“怀梆”小曲儿。

“跑旱船”的“跑”,其实就是“表演”的意思。只见赵三、马五站在船中间的空洞里,两手抓着船沿儿不停地哼唱着跑圈儿,两边拿桨和篙的演员也随着跑、跟着哼唱。赵三和马五心领神会、配合默契,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停地调整节奏,或快或慢,或突然掉头,或遭遇恶浪颠覆,滑稽幽默,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那天,他们表演自编的怀梆小戏《五上门》。穿着大红大绿、打扮得花蝴蝶般的赵三唱道:“俺正在家中纺棉花,忽听那邻家闹喳喳。怀中抱着小娃娃,俺去他家看个究竟。”

这边厢,马五撑着“旱船”如风般飘来,涂满脂粉的脸上白里透红,嘴角儿还点着个大黑点,一副羞答答的俊俏模样,唱道:“俺家那货不要脸,喝酒打牌还赌钱。不管老婆不管孩儿,咋不死在那马路边。”

就有在路边看热闹的女人们听了,当场拧住身旁男人的耳朵。看看,这唱的就是你这号不务正业的货。

二联队在村东头,四联队在村西头。那天傍晚飘起了小雪花,“行水”的队伍才转到村西头。大街两旁,灯笼高挂,人流如潮,雪映红灯,赵三、马五“跑旱船”风头正盛,赛过了四联队的“舞狮子”和“四加弦”。

随着天越来越黑,赵三的唱词也更有乡土气了。“新笤帚,扫新床,一头睡着状元爹,一头睡着状元娘,状元娃娃爬满床。”

马五扮的是新媳妇,划着“旱船”翩然而来。“棒槌棒槌敲床帮,明年生个好儿郎。又会哭,又会笑,会喊爹来会喊娘。这个心愿若达到,为你杀猪又宰羊。”

挤在一旁观阵的二联队队长老乔高兴得手舞足蹈,心想,今年又胜了,赵三、马五这俩货算是真争气。这么想着,老乔慢悠悠地向村东头走去,想去马房看看晚上的庆功酒席准备好了没。

走到赵三家门口,正好看见赵三媳妇出门倒垃圾。

打过招呼,队长老乔说,东边打麦场的麦秸垛边,常有母鸡在那里野蛋,你咋不趁黑儿去捡点?

赵三媳妇说,天太黑,害怕,不敢去。

队长老乔说,怕啥!我打手电筒跟着你,兴许能捡十个八个。

回来时,赵三媳妇的脸红润润的。她兴冲冲地提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20多个鸡蛋。

村西的大街上,“行水”的锣鼓还在响,远远地传来“怀梆”小曲儿,赵三、马五还在“跑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