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6日
柿子情
□廉彩红
晾台窗户上挂着一枝柿子,和晾台上的花花草草相互映衬,成了家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喜欢吃柿子。柿子下来的季节,烘柿、漤柿、柿饼换着法儿吃,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创造了新吃法。新吃法离不开烘柿,把烘柿冻冰箱里,冬天拿出来吃,冰冰凉凉、甜甜蜜蜜;或者烘柿和面炸丸子,色泽金红,味道香甜,皮筋里软让人喜欢;把烘柿和到玉米面里一起发,再烙成饼,焦黄喷香耐咀嚼,成了我们那时候的解馋零食,甜滋滋地喂养着我们的口腹。
西村郑乃谦老师是一位民间文史作家,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摄影还是写作,心底永存着一股挖掘山区红色文化的意志,他挖掘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他笔下的革命英雄人物影响了无数人,激发出人们心里的红色情怀,他被市、县级聘为特约文史员。郑老师家住山村,管理着几棵柿子树和二十几棵山楂树。前几天,郑老师邀请文友去山楂园采风,我和几位朋友相约前往。
一进山,我们就发现,秋在山野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景致和韵味。山里的秋,多了几分高阔和舒朗,色彩斑斓、层次丰富,一道弯有一道弯的风景,一道坡有一道坡的况味。柿子是大山秋景不可或缺的重要点缀。柿子的性格其实挺温润的,但它们又是那么活泼、热情、张扬,黄澄澄、红艳艳的挂满枝头,引人注目,让人喜欢。一树柿子红,一座巍峨青黛的大山相互映衬,成了一幅绝佳的水粉画。是的,此时,它们是水粉画,秋再深,乃至到了冬天,才能是一幅水墨画。此时,这幅水粉画还是嫩,还是活泼,它们无所顾忌地和到来的客人打招呼示好。我们被这景象吸引着,在收割过玉米的田野上流连,穿行在一片柿子林,抚摸过一个个饱满硬实的柿子,陶醉在浓郁的丰收氛围里,阳光斜照进来,像一条隐约、飘逸的丝带,挥舞出天空的多彩和大地的多姿——这是一派多么怡人的景象。对土地最虔诚的要数植物了,无论土地贫瘠或富饶,只要给它们生存之处,它们就能铆着劲儿生长,它们吸足了土地的水分和养料,以沉淀博大的情感、硕大完美的果实,将最美好的自己与人类相伴。它们有着土地的绵实和厚重,而又傲然绽放着自身特有的光芒,无声地召唤着我们的爱慕。
我们在欣赏柿子,郑老师爬在高高的树上够柿子,他妻子在树下捡柿子。夫妻俩配合默契,一会儿就装满大半车柿子。我们问郑老师收回家的柿子怎么做,郑老师说做柿饼、沤柿子醋都行。最懒的方法就是放烘它,吃起来特别甜。一边说着,一边给我们往袋子里装。我们推脱不过,只好收下。我拿起一嘟噜柿子,说带回家挂到室内,也是风景啊。
这几天,郑老师在微信朋友圈说:白天如猿猴攀树摘柿子,晚上蜷缩着身子旋柿饼。如此忙碌,为的是生活少一点苦涩,多一分甜蜜。想来郑老师年过花甲,且身有残疾,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洋溢着乐观精神,对自己热爱的事情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我望着安静而恬淡地挂在室内的柿子,心里仿佛流过一条缓缓的河,传出感恩、回馈、祈祷的旋律。这是一种贴着人性的温暖,简单而又丰富,阔大而又祥和,朴实而又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