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1日
忠孝家国情
——道德楷模王春来五十年行孝日记
作者简介:
王春来,作家,一级警督。照顾瘫痪的父母12年,发明照顾老人的护理工具数十件(收藏于孝道博物馆),被誉为“造器孝亲”的当代著名孝子,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忠孝两全的不凡人生。
其曾获得“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等诸多荣誉。
〇二八 求人
1975年7月6日
已经放假几天了,后天就是小暑。放暑假前,我就打算利用假期挣学费,父亲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这个月我也可以帮母亲寄给姥姥5块钱药钱。
可是这段时间一些同学都找到活儿了,我却一直找不到事做。
街道的曾阿姨介绍了几个中学生做工,有看仓库的,也有当记工员的,活儿不累又能挣学费,让我心生羡慕。可我思虑半天却不敢找她,因为我家与人家没有往来,怕被拒绝。
其实,我与曾阿姨的女儿是同班同学,她女儿还是我的小组长,常主动与不善言辞的我说话。她说的多是要求我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之类的套话。
当然,她有时也露出少女的温柔、羞涩的笑,还偶尔来我家写作业。母亲看女同学来了,总是热情款待。可我心里异常冷静,觉得不会产生诸如拉近两家关系或者其他什么结果。
果然,有一次曾阿姨下班路过我家门口,她从敞开的大门里看到女儿在我家写作业,当即拉下脸来,很不高兴地站在我家门口喊女儿回家。
女同学忙与我母亲打了招呼出去,母亲还喊了一声“常来玩呀!”曾阿姨根本没接母亲的话茬,拉着女儿就走。
我想,曾阿姨可能怕女儿喜欢上我,这怎么可能?几天后,女同学果然告诉我说,她母亲不允许她来我家了。对这样的曾阿姨我岂敢上门求工?
几天后有个同学也要寻工,我借机随这个同学斗胆找了曾阿姨,心想碰碰运气。
曾阿姨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听了同学的来意,却又瞟了我一眼,迟疑片刻才说:“行呀!”
我心生不祥预感。同学高兴地拉着我就往家走,我心里早已经是七上八下,怀疑那迟疑的神情是冲我来的。
●今 悟
当年父亲在吃饭时常唠叨,人穷,但是志不能穷,穷并不丢人,丢人的是人没有尊严,没有志气。那时,我认同父亲的话,却不懂怎么做才是有志气。
45年后,我的孩子问:“爸,为什么不能轻易求人?”我对孩子说:“你爷爷常说‘人穷志不短’。求人很难,特别是我们老百姓,求人更难,还容易伤害自己的尊严,被人瞧不起。人再穷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