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14日

大封村的由来

□苗国富

大封村,行政区划归武陟县大封镇管辖。大封镇,隶属河南省焦作市,是焦作地区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乡镇。那么,大封村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大(da)封村,也叫大(dai)封村。大封村,也叫大封,南临黄河,北依太行,位于“双阳之地”,在黄河沁河之间,人杰地灵,宜居宜业。地处武陟县的最西边,与东边的天下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相距约15公里;西邻温县,与太极故里陈家沟、司马懿故里相距约10公里。全村呈东西长、南北短,南高北低之势。共有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五条主干街道,一街、二街也叫南街;三街、五街也叫大街;四街也叫北街、后街。耕地主要分两大块:上方地(村周围的地)和黄河滩区地。人口过万,多以苗姓。苗家祠堂坐落在该村中心,气势恢宏,地域地标。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灾难,必须得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13年。这13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入大海。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都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最早在2900年前的西周时期。大禹治水的传说内容丰富,易于上口,影响广泛。他是沿黄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赞颂为政以德、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的民族精神,弘扬不畏艰险、勤劳善良的高尚品德,让人团结和睦、相互关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教化功能明显。美好愿望与山川地物相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沿黄地区从古至今,上下3000多年一直流传。可惜的是,现在这一带,与大禹治水同时代的古文化遗迹不是很多。

在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在这里大封功臣。由此,大封村得名。

大封村同全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一样,经历风雨,百年辉煌。走过历朝历代,经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群众翻身得解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提升。2006年初春的一天,在新落成的村大队部,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焕然一新的“大封村文化中心落成剪彩仪式”在这里热热闹闹举行,满足了群众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县、乡的有关领导亲临现场祝贺,村干部来了,全村的老少爷们儿来了,个个喜气洋洋,笑逐颜开。

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中国的广大乡村。这些年,村里发展很快,电缆制造、特色种植、农业加工、商业门店、饮料生产,成为群众赚钱的新样式、新业态。如今,村里已不仅仅是过去的五条街了,还在继续向外扩张伸展。

深情期盼,大封民风淳朴、风清气正,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