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23日

新农村的“新”赞歌

□石永刚

小说《大民回乡》是当代作家李一清的作品,发表在2019年《当代》杂志。故事情节大概如下:

一天,大民被安排相亲,他又替他爹参加村民会。他就一边开会,一边等相亲对象。由于对村干部在家门口修建一个池塘的提议有异议,大民被村干部当众扇了一个耳光,刚好被穿红裙子的相亲对象看到。对象黄了,大民无奈出去打工,多年未回。

多年后,大民在城里买了一套二手房,受到有文化邻居的熏陶,变得有素养起来。在小区装电梯时,大家议论纷纷,针对不同楼层付费多少众说纷纭。大民作为石匠和木匠,用专业知识一一说服大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但是他认为,回到老家受到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刚好村里为了脱贫,准备挖池塘。接受新任村干部的提议后,大民用所学知识,为村里精准指定池塘位置,帮助村里人解决了水源问题。面对村里寄给他的征求意见书以及一系列发展规划纲要,大民热情满怀,准备回乡参与农村建设工作……

面对新农村建设,作者的思考似乎并不满足于脱贫攻坚、建设和谐邻里关系、歌颂农村淳朴民风民情,甚至也没有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泛泛而谈。在李一清的笔下,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唤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村务管理中,让新农村建设在合力和凝聚力中焕发新的光彩,似乎更能体现新农村的新面貌、新风尚、新动力。

其实,很大程度上,新农村的“新”,是和旧农村的“旧”对比出来的。

过去的村干部老五叔,为了自家的风水,擅自动用公共资源,召开村民会公然让大家为他修池塘。对大民的质疑,在公众场合他给大民以耳光的报复,充分揭示了过去部分农村存在的“一言堂”“家长制”“宗族势力”等丑恶现象。个别村干部视集体财产为私有,面对不同的声音更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打击。老五叔后来交班给儿子小五叔,谁知他连老五叔还不如,因各种贪污蹲了大牢。

两代村干部的经历,充分暴露了过去农村出现的种种弊端。

而在这种唯我独尊的干部作风面前,众多村民只能敢怒不敢言。村务共建共治,谈何容易?

相比较而言,大民在城里接受的不光是个人素养的提升,他开始严格约束自己,不再随地吐痰,不再乱扔烟头果皮,不再大声说话……更多是对集体利益事务的思考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这角度上讲,在他的精神内核中,已具备了很多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该具备的很多特质。

从鲁迅笔下的阿Q、闰土、祥林嫂,到沈从文笔下的天保、傩送;从周立波笔下的赵玉林、郭全海,到柳青笔下的梁生宝、梁三老汉;从余华笔下的徐富贵,到张一弓笔下的李铜钟……中国的农民形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麻木、自私、隐忍,到后来的朴实、乐观、积极向上。中国农民的精神,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逐渐表现出更多闪光的优秀品质。在李一清的笔下,以大民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民,秉承历代农民善良、淳朴、踏实、勤劳的品性,同时又多了善于学习、能够反思总结提升自己,迅速融入集体和新的环境,建设新生活、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正在形成。

这可能也是新农村一个更加闪亮的“新”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记录、反应时代的变化,也有的时候是在刺激、警醒、呼唤、点燃、引领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