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20日

示范区争先创新做示范

本报记者 王爱军 王静锋 程红利 郭树勋

秋天,收获的季节。走进示范区,收获的喜悦涌上心头。

看争先。示范区是国家高新区在近两年的“国”字号方阵中前移了19个位次,尤其是去年前进了11位,目前名列国家高新区第119名,为历年来前进位次最高,有望在今年获得更好位次,提前实现进入100强国家高新区目标。继去年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获得县市优秀格次(县市两家、区一家)后,今年1月至8月6项主要经济指标5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看创新。六大科技创新载体,成为焦作最大的“竖起来的科技综合体”,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保持全市第一。

看示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坚决守住焦作南大门,关键时刻《致全区干部党员的一封信》微信阅读量突破“10万+”,“越努力、越幸运”凝聚强大力量;坚持稳的总基调,“七稳”经济大盘,“六好”发展加快;提能力、转作风,作风建设“十问”振耳发聩,干部队伍意志更坚、担当更强。

关键词一 争先,彰显高质量

示范区的远景目标定位是“25311”,即“两个坚持、五个定位、三级目标”。

“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以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引领示范区加速发展。

“五个定位”就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焦作城市的核心板块区、科创名城的创新引领区、产业名城的集聚发展区、文旅名城的休闲康养区和城乡融合的示范样板区。

“三级目标”就是到2035年分别在全市、全省、全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在全市,要成为科创名城的先锋、品质焦作的标杆、城乡融合的典范;在全省,示范区建设要有重要位置;在全国,高新区建设要有重要影响。

“25311”处处彰显着争先,争先彰显着高质量,与高新区“又高又新”的目标定位一脉相承。

争先让示范区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产业发展: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培育,蒙牛、明仁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仅去年就分别达126.1亿元、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27.5%。40家重点工业企业去年实现产值117.9亿元、全口径税收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3.7%。蒙牛乳业进入河南省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科瑞森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建设:2022年,示范区共谋划确定重点项目291个,总投资10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5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5亿元以上项目59个。1月至8月纳入省重点项目共8个,总投资110.9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0.1亿元,已完成投资35.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7.7%;纳入市重点项目共16个,总投资201.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1.4亿元,已完成投资6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8.1%;全区共有重点项目291个,总投资1108亿元。

招商引资:今年7月30日,示范区举行焦作国家高新区“以企招商”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69亿元;集中推介项目23个、总投资218.6亿元,创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县(市、区)重点项目一次性集中签约新高,交出今年上半年“中考”靓丽成绩单。

关键词二 创新,彰显前瞻性

走进示范区,创新无处不在。

示范区毫不松懈、久久为功打造“竖起来的科技产业综合体”,目前有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器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等6个,建成投用面积42万平方米,形成“技术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次孵化体系,综合创新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形成全市最大的平台招商集群。

六大平台招来焦作产业技术科学院、焦作智慧岛落户示范区,汇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9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7个、省级以上孵化载体9个。仅今年年初以来,六大平台就招商引资16个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焦作分赛区决赛的示范区,在刚刚结束的大赛中,这些项目企业表现亮眼,参赛数和晋级数均为全市第一,展示了平台招商的成果。

六大平台,熠熠生辉,资本扎堆,蜂拥而至。示范区今年上半年引进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8家(总数达到54家),落地基金规模达63亿元,金融业全口径税收突破6000万元,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凸显。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招商的成功范例,目前正在按照我市“中国膜谷”区域发展战略和示范区新材料工业园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实施年产30亿平方米新型智能识别材料项目。

创新来自于万人助企、亲商营商。示范区从今年6月开始的政企早餐会,企业无论大小,都会受到示范区主要领导的邀请,聊出发展一片天;在全市率先成立示范区企业服务中心,被企业家称为真实的“店小二”;支持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个“十条”惠企政策,含金量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协同配套;始终秉持“无事不扰、有事解决、高效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六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营商环境……

创新还有机制体制改革,创新还有示范区年轻干部“选新苗、育壮苗、用好苗”的“苗圃”建设——“5123育苗行动”。

关键词三 示范,彰显引领性

连日来,一场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水平的“风暴”正在大沙河两岸刮起,席卷整个示范区。

点燃这场“风暴”的是在8月10日上午示范区召开的市委巡察整改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推进会上,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吕沛直击灵魂的作风“十问”,部署开展的作风建设“十问”大研讨活动。

作风建设“十问”直指党员干部的能力弱项、作风短板,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开展“十问”大研讨,示范区组织动员全覆盖、查摆反思全覆盖、整改落实全覆盖,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见行动,确保大研讨活动延伸到每一家单位、每一个科室、每一名党员干部。

开展“十问”大研讨,示范区围绕“三级倡树”开展大比武。示范区对照市委争当“四型”干部的要求,在区领导班子成员中倡树“学研致用、创新进取、担当奉献、实干为民”的作风;在科级干部中倡树“勤思善谋、务实重干、高效协同、追求卓越”的作风;在一般干部中倡树“常学善思、爱岗敬业、遵规守纪、争先创优”的作风。

开展“十问”大研讨,示范区围绕“一个目标”开展大竞赛。示范区将围绕“高新区继续争先进位、示范区巩固保持荣誉”的目标,强化结果导向和答卷意识,通过结果检验发展质量,检验整改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

看领导示范,对自身存在的作风顽疾开展大排查、大扫除、大整治。

看统筹示范,冲刺三季度、决胜下半年。

看乡村振兴,聚焦“五场战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看基层治理,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形成基层治理特色亮点。

看示范担当,今年投资1.4亿元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程。

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再扬帆。争先、创新、示范……一个个关键词彰显着以实干作答、用成绩说话的示范区亮色。示范区也必将在新的时代征程中书写出“25311”质效更优、成色更亮的靓丽答卷。

左上图 示范区今年投资1.4亿元开展灾后重建工程,全面疏通城乡排水工程。图为山阳河疏浚工程。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