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9日

一片文心在玉壶

——读《四海文心:我与北大中文系》有感

□赵改玲

很多人都有名校情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大学,每次去北京旅游,我旅游的重头戏就是逛清华、北大,而我对北大中文系更是情有独钟。

北大人笑称,北大中文系号称“宇宙第一系”。对吾辈来说,一辈子都考不上北大中文系,但不影响我爱慕北大中文系,我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夏天,《四海文心:我与北大中文系》一书来了。

前不久,我在微信上读到,今年我国有一名残疾女生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中文系院长送给她一本书——《四海文心:我与北大中文系》。我赶紧把书名抄下来,原价136元的书网上购买打折,看来它并不是抢手货,但一点儿都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的分量。

书到了,如获至宝,每天跑哪都带着它。

斯文鼎盛,世运新潮。2020年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系110周年。为了回顾北大中文系的发展变迁,重温几代学人的身姿与风采,北大中文系出了这本书,共记录了38名北大中文系学人。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仍心系学科的老先生,也有忙碌在讲台与书桌之间的中青年教师,让喜欢北大中文系的读者,能触摸“活的历史”,感受“真的精神”。

书中介绍了很多北大中文系教授,他们个性不同,读起来趣味盎然。

从书中知道,顶顶有名的未名湖原址竟是燕京大学,深深感受到,燕京大学这个名字,似乎比北京大学多了一分诗意。

从书中了解到,这些学术男神竟都是北大中文系的老师。

未名湖是个海洋,2000年左右,我曾在“未名湖”三个字旁留影,如今在书上了解它的历史,格外亲切。

最喜欢读的是钱理群的访谈。他有3个座右铭:一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是“永远进击”;一个是“在命运面前,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

钱理群是研究鲁迅先生的专家,看了这3个座右铭,我不禁会心一笑:这老头,骨头是最硬的。

读钱理群的访谈,看到金句不断。他最喜欢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最像老师的朋友,最像朋友的老师”。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懂文化的学者,没有趣味的文人。

像顺口溜的评价,也是真性情的表现,我喜欢真性情,不喜欢故作矜持。

北大中文系的学生,有何不同?想必是读书多吧,这些学者爱读书的章节,我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比如书中记录的郭锡良采访。他说,中文系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必须是古今中外都通的,不但是文学语言相通,文史哲都要相通。作为大学的教师,连四书五经都读不懂,甚至连看都不看,这样行吗?无论是汉语史还是现代汉语的研究生,如果读不懂《说文》段注,读不懂《马氏文通》,缺乏阅读古书的能力,要搞哪一行都是有困难的。

郭锡良老师言之凿凿,提醒每一个搞文字的人,应该补足哪些课。

从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被称为“冷门绝学”——古文字学的一些知识,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如今,不管是清华、北大还是华东师范大学,甚至郑州大学,都有古文字学专业,而它的独特魅力,让很多年轻的学子愿意去学。

读这本书,感受到了北大学人那种沉潜书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感受到了北大学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赤子情怀。

虽然我们很多人永远都不会是北大人,但可以通过读这样的书,了解北大精神,做一个有格局、有眼光、有胸襟的中国人,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想大问题、写小文章的人。

读这本书,值了!